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千里寻父(3/7)

湖上,名头响亮,人缘好,交游广,再说他府上进出的人多,消息自然灵通,少爷去找他,一定可以打听到大爷的下落,何况咱两家,也算是世交,少爷如能得到夏大爷的指点,也比跟老奴学些庄稼把式,强过十倍。”

范大娘听得心动了,点点头道:“老管家昔年跟公公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你说云儿该去找夏伯伯,那自然不会错的了,只是我总担心云儿年纪还小…”

范义呵呵一笑道:“少爷今年已经十六岁了,也算得成了了,记得大爷十五岁那年,就跟老奴到金陵去,跨刀骑马,大家都称他一声少镖头呢。大娘若真不放心,由老奴陪着少爷去一趟淮南,你看如何?”

范大娘想了想,点点头道:“既然老管家这么说了,自然可行的了。”

范子云大喜过望,说道:“娘,你答应了。”事情就这样决定,由老管家范义陪同范子云到淮南去。

从金牛村,到洪泽湖北的夏家堡路程本来也算不得太远,但从前交通不便,横跨两个省份,自然算是出远门了。范大娘替儿子赶做了几件新衣,筹措盘缠,足足忙了几天,才算妥贴。

这天一早,范子云拜别母亲,老管家范义背着包裹,腰插旱烟管,挺了挺已经弯了很久的腰,相偕踏出金牛村,踏上了走向江湖的第一步。他们赶到舒城,买了两匹牲口代步,循着大路往北进发。范义虽然已有十多年没出过门,但他终究是老江湖了,范子云有他同行照料,晓行夜宿,自是不在话下。

这天他们从蚌埠渡淮,在渡船上,范义指点远处隐隐的青山,说道:“那是石门山,夏大爷的老家,就在石门山,他搬到洪泽湖去,还是十年前的事。”

范子云道:“夏伯伯为什么要搬到洪泽湖去呢?”

范义道:“也许夏大爷喜欢洪泽湖吧。”说话之时,但听一阵扑扑声响,只见一只灰鸽,从头上飞过,往北岸投去。

范义抬头望望灰鸽,说道:“一只信鸽。”

范子云问道:“什么叫信鸽?”

范义道:“信鸽就是替人传书的鸽子,老汉只是奇怪,它怎么会从咱们头上飞过?”渡过江,就在上岸之际,范义突觉有一团劲风,迎面射来,急忙伸手一捞,把它抄在手里,觉得轻若无物,好像只是一个纸团,心中暗暗奇怪,低头一看抄在手中的果然是一个纸团。

“此人打来纸团,用意何在?”心中想着,这就把纸团打了开来,只见纸上写着:“前途有警,但尔主仆不可出手。”这是示警。

范义急忙举首四下一顾,但埠头上渡河的人,你来我往,此时哪里还想找得出来投掷纸团的人?

范子云看到范义脸色有异,不觉问道:“老管家,什么事?”

范义本待不告诉他,但继而一想,如果前途果然有警,少爷年轻喜事,万一要抢着出手,自己如何拦阻,倒不如给他看了字条,让他心里先有个谱儿,心念这一转,就随手把字条递过去,说道:“少爷请看。”

范子云接过字条,看了一眼,说道:“这是谁写的?”

范义道:“刚才有人掷过来的。”

范子云问道:“他这是什么意思?”

范义道:“他这是示警,好像前面会遇上事故,他要咱们不要插手。”

范子云学了一身武功,从未试过,听说前面可能会发生事故,不觉精神一振,问道:“老管家,你看会发生什么事故呢?”

范义道:“这很难说,譬如打劫财物,或是寻仇比斗,唉,反正江湖勾当罢了。”

范子云道:“如果遇上拦路打劫,杀人越货,老管家,咱们也不插手么?”

范义道:“照江湖过节,人家事前已经打过招呼,咱们就不该插手过问了。”

范子云道:“他在前途做伤天害理的事,咱们遇上了也不管么?”

范义道:“这也不是这样说,纵然对方跟咱们打过招呼,但真要遇上伤天害理、国法难容的事儿,咱们自然不能袖手,但如果不关咱们的事,咱们尽管不出手,自然最好。”

范子云道:“这人为什么要掷纸团给你呢?”

范义道:“也许他已经看出咱们是会家子了。”

两人牵着牲口,边说边走,走了一段路,才相继上马,中午在临淮关打了个尖,继续上路,走了约摸七八里光景,这一带地势较僻,前不靠村,后不靠店,除了一片疏朗朗的松林,两边尽是一人高的蓬蒿。

范义坐在马上,心里已经有些嘀咕,那人说的“前途有警”,莫要就在这里?心念方动,突听草丛间起了一声唿哨,立时有十几条人影,从草丛中一跃而出。这十几个人,都以黑巾蒙面,只露出两只眼睛,各自手持兵刃,来势汹汹的拦住了去路。

范义看得暗暗一怔,那人纸团示警,自己还以为他要自己两人不用多管闲事,原来这批人竟是冲着自己两人而来的。只听为首的那人冷冷喝道:“朋友,识相些,自己下马来吧。”

范义扫了这些人一眼,拱拱手问道:“诸位是哪一条道上的朋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