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16章文武两边排吗(2/2)

不知当此文明日,去古日远,这皇帝大婚的礼节可不复再见了。所以倒也是一古礼上的纪念,很有记它的价值。然在溥仪婚时,很有一班人在舆论上极力反对,说民国时代不该有这样举动。

还有戏鞭上合作大乐,下垂鸣细乐的分别。又有黄衣黄帽的内监两人,各执静鞭一支,静鞭这个东西是古时天上朝或升殿所用的,旧小说上,不说过“静鞭三下响,文武两边排”吗,就是这意思啊。

后面是大黄罗伞一、方伞一对、雉尾扇一对、绛幡两对、五金龙麾、翠华幢、黄龙绣旗、黄缎盖、曲柄五翠盖、大红龙凤盖、华盖、绣金曲柄银龙旗、五曲柄龙凤伞、大黄缎金秀盖、曲柄凤麾诸般仪仗。

后面是一大队京师的宪兵,都骑着,一崭齐地行走着。宪兵过去,便是步兵一大队,皆全武装,一个军官率领着,也徐徐地过去。步兵的后是武装警察,是京师警察总监派来的。

细乐后是大乐,凡锣饶鼓钹,也无一不有,这样之后,是步行的王公大臣,专代表迎亲的责任,也穿着朝衣翎帽,排班在鸾舆前引导,这时,鸾舆来啦!

又有一大队警察厅的军乐队,继之以总统府的军乐队。一切的服装,都很鲜艳华丽。军乐的后面就是清室的宗人,都翎辉煌,蟒服朝珠,随着军乐队步行。

民国政府也大度宽容,不加究。溥仪因得恢复自由,并在这年的冬季实行大婚,但一个废帝结婚,又有什么轻重呢?

一对翎的走过,便是满族亲王,朝衣三翎、冠宝石、骑执金节。内监数十人护卫着亲王。

在这个时候,就有一乘十六人抬着的彩舆,舆夫一律绣服,舆后是黄缎金车,车上缀缨络无数,光明耀,真是丽极了。车过,又是几十个内监,分乘骏,慢慢地走着,算是仪仗前的了。

卤簿直到了清门外也停止了。鸾舆直方才停下来,这时,自清门到大殿,都用红缎毯铺地,殿上灯烛煌灿,自有说不尽的华门外面侍卫十六人,都执长缨枪和指挥刀,站立门前。

此外是卫戍司令王怀庆、警察总监薛大可,也穿着制服,在后压队,这样的迎着新人,从皇城沿走安定门,过十字街,东安门,再东华门。军警前导,到东华门止住,军乐依然随着。

但见那鸾舆,可一丈余,上面的是一只很大的金凤。四围珠络丁东,绣幔四垂,角上都苏。抬鸾舆的共三十二人,一例穿红绸绣衣,红缨帽上拖黄翎,很齐地抬着走过。

后面又是监,列成雁行的样儿,第一对是八角明灯,第二对是金龙灯,共是八十一对,也排着过去。灯过是提炉的监,金炉里面香烟缥缈,很显严肃的气象来。提炉内监之后,是中细乐,如笙箫笛,没有一样不全的。

殿旁列着大钟鼓,以及古时帝王祭太庙的乐上尽扎彩绸。乐工数人也穿着绣衣侍立奏乐。

鸾舆后是执长缨枪的侍卫,骑着骏,蟒袍金冠,更见得威武了。侍卫之后是一班忠清的大臣,也朝靴朝帽,有穿以前钦赐的黄褂的大臣,都跟在鸾舆的后

队之后是一面绣金龙的大旗,足有三丈大小,旗后是金瓜银钺,一对对地排列着,这就是古天銮驾中的仪仗了。

去的时候,从东华门去,走北池景山东街,过地安门,沿途都有军警保护着,那观看的人当然是人山人海,不消说的了。鸾舆发之前,有巡保安队、游缉队,是开路的先锋。

钟鼓的上一排就是笙箫笛等细乐。殿阶之下,二人着黄缎衣服,手里各拿着金编戏鞭一,乐工的奏乐止乐,悉瞧戏鞭的动作。对鞭叉时,就乐声大作。戏鞭分开时,乐声便立刻停止。

其实,他们婚姻礼节于政治有何关碍呢?要知怎样大婚,且听下回分解。***却说这年的历十二月一日,是旧历的十月十三日,上午十时,为逊帝溥仪的大婚吉期。到了这一天上,一班忠心耿耿的旧臣自然是十二分地忙碌了。当时,在那天的三更时分,即内监传命,以銮舆往迎新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