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算是值得安慰了。唯一放心不下的,是稚龄的女儿,本来她是不欲揭穿这个秘密的,但因她去信江南已久,却还不见老母小弟的回应,深怕一旦死后,幼女将无所依,因此才打破沉默,恳求我在她死后,把她的女儿接回府中,托请芳儿扶养。”说到这里,福晋已流了一脸的泪。
“我看额娘重提往事,太过悲恸,还是改日再…”
“不,载皓,你让我说,”福晋拭净泪水,连做好几个深呼吸,再接下去说:“可恨造化弄人,那信是绣儿于隆冬时便托人送来的,但当时我正携蔚绿南下避寒,等我隔年春天看到信,循地址找去时,那房东说绣儿早已香消殒,幼女也被她的母亲带走了。”
“那额娘没有继续找吗?照说绣儿既是您的贴身侍女,那家乡八成也在同一处,早在她失踪之时,您就可以循这线索找人啊?”
“你以为我没有那么做吗?”福晋的双眸望向远方,仿佛思绪也飘回记忆深处一样。“绣儿失踪的一个月后,我就差陈福刻意跑一趟了,这才知绣儿的母亲在儿子娶妻后,便随儿媳搬离旧居,数度迁移,地址唯有绣儿知道,我们根本找不到她的母亲;而绣儿显然也没有把她不在我身旁的事说给家人听,不然顾老太太惊忧之馀,是一定会回外公家询问的。”
“之后额娘并没有放弃,仍继续打听绣儿母亲及女儿的下落?”
“对,或许我这二十多年来的努力,也终于打动老天爷的心了,人世间事往往如此,强求半天,不一定会有结果,但偶然的因缘巧合,却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线索。两年多前芳儿一位亲戚到京城来找她,那五岁小儿系在腰间的香包,竟和二十多年前,绣儿在端节绣给芳儿孩子的一模一样。虽然有些匪夷所思,但芳儿知道这么多年来,我从未放弃寻找绣儿骨肉的希望,大不了,也只是再失望一次而已,想不到原本不抱太大期望的我们,这次竟然真的找到了。”
“额娘从未见过绣儿的女儿,如何肯定这次找到的人,就是正好的?”
“别忘了绣儿、芳儿和陈福都是我身边的人,陈福一见那位酷似绣儿的女孩,便知道这回终于找到了。但我们同时也知道了好几件事,包括她和外婆一直相依为命,过着并不算富裕的生活,为了让外孙女不必面对他人质疑的眼光,顾老太太甚至不惜搬到完全陌生的杭州从头来过。她的苦心,外孙女显然全部明白,不然她也不会为病重而亡的外婆,卖身青楼了。”
“青楼?”载皓当然已猜到绣儿的女儿是谁,不禁霍然起身。
“那是她十七岁那年的事,所幸三天之后,即有人出高价为她赎身,但奇怪的是,那替她赎身的人却不曾再去找她,而她也从不曾对任何人提起个中缘由。”
“当日的老鸨呢?既然人是向她赎的,她总会略知一二吧?”
埃晋见儿子问得如此仔细,知道那全是因为他的确喜欢湘青的关系,不禁有些伤感,也深感庆幸,为他的必然失落伤感,也庆幸自己来得及阻止悲剧的发生。
“那间青楼因狎客为里头的姑娘争风吃醋的关系,早在陈福到的两年多前,就被人一把火烧光,死伤人数不少,老鸨与姑娘们也四散如风,不知所在了。”福晋停顿了一下,才轻声问道:“载皓,你会看不起绣儿的女儿吗?”
载皓迎上母亲探索的眼光说:“额娘这样问,岂不是太小看孩儿的气度了?”
埃晋至此才露出一抹安慰的笑容。“我就知道你不会,现在你明白为何面对湘青,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了吧?”
“因为湘青正是绣儿的女儿,”载皓蓦然眯细眼睛,轻声问道:“但额娘,您今天找我来的重点,却还未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