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章西jin序曲1(9/10)

史记·太祖本纪》称:“当是时,赵别将司马卬方欲渡河入关,沛公乃北攻平阴,绝河津。南,战雒阳东,军不利。”在这里,军不利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打输了。

功高莫过于护驾,计毒莫过于绝粮。正因为刘邦打输了,所以手下兄弟拼死保护,反而多人荣立战功。郦商因为攻打雒阳军队而立功:绝河津,破秦军雒阳东——他居然因大破秦军而立功,真是怪事。

还有夏侯婴,他的战功更离谱——“因复常奉车从击秦军雒阳东,以兵车趣攻战疾,赐爵封转为滕公”(《史记·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这里说,夏侯婴又曾指挥兵车,跟随刘邦在洛阳以东袭击秦军,他驾车冲锋陷阵,风驰电掣,奋力搏杀,刘邦赐他滕公的封爵。

刘邦自己不过是个沛公,竟然敢封夏侯婴为滕公,这也太离谱了吧?

还有个丝缯商贩灌婴,他同样也在这场战役中立功。一场所有人都立功的战役,却打输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很明显,这一仗应该是秦兵突如其来,打蛇击三寸,径取刘邦头。刘邦被秦兵困住了,所以曹参、周勃、樊哙、郦商、夏侯婴及灌婴等人,才拼了老命,死保刘邦,击退赵贲。所以这场仗大家输得极惨,但诸位兄弟,统统立功。

雒阳城东一战,刘邦蒙受了很大的损失,不得已绕行轘辕,退到阳城。这时韩王和张良,带着自己的游击队跟着刘邦走。刘邦命令韩王成留守阳翟,而他则带着张良,尽收军中马骑,向南阳方向挺进。

行至犨县东,遭遇到了战国年间的老将:桓齮。

桓齮,他在刘邦二十一岁那年,具体的年份是公元前236年,那一年是秦始皇推动灭亡六国计划第一年。当时的桓齮就是从南阳出发,配合另外两队秦军,去打赵国。不料赵国派出战国时代的第一名将李牧出场,桓齮等人不敢应战,只好退军。

隔了一年,刘邦已经二十三岁了,秦始皇又派了这个桓齮去打赵国,结果桓齮惨被李牧给包了饺子,全军覆没,桓齮率卫队拼死逃出。再后来,名将李牧被秦始皇以反间计害死,秦国终于攻克赵国,续下列国,一统六合。而桓齮这老兄,仍然是出任南阳郡守。

首战赵国,刘邦才二十一岁,现在刘邦已经五十岁了,二十九年过去,这个桓齮居然还活着,还要和刘邦对垒交战。可见这桓齮不过是秦始皇和刘邦的同龄人,首战赵国的那一年,他应该和刘邦的年岁,相差无几。

但是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战国时代的李牧,和秦汉时代的刘邦,仿佛两个时空的生物,现在两个时空的生物突然遭遇,让我们顿时感到极度的不适应。

不适应也没办法,也得打。面对这位李牧时代的老将,刘邦下令攻击。

9、老将军爱卖萌

犨县之战,战国年代的老将军桓齮,面对着他的同龄人刘邦,或许他心里会想,眼前这个五十岁的老头,未必有二十九年前的赵国名将李牧厉害。有本事你不早使出来?都五十岁了,还折腾个什么劲?

但甫一交手,桓齮就明白了,难怪刘邦要沉寂二十九年才出手,他必须要熬死他唯一的克星秦始皇。

犨县一战,曹参、樊哙及周勃三员猛将杀得极猛,轻松攻破犨县军队的阵列。当时老将军桓齮叹息一声,掉头就走。他不入南阳,而是径直逃入宛城,紧紧地关上城门,闭关自守。

刘邦气势汹汹地追来,将宛城团团围困,开始攻打。等打起来的时候,刘邦这才发现,难怪桓齮老头要逃入宛城。这座城,已经被桓齮苦心经营了二十九年,早在战国年间他就守在这座城里,把个宛城修治得固若金汤,根本打不下来。

一旦遇到打不明白的仗,必然有人立战报——在宛城,在这座根本打不下来的城池前,樊哙的军功表上,报称他率先登城,斩首八级,俘虏四十四人。被赐爵,封号贤成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