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五释尔雅注疏第五(5/5)

歧分三达者谓之剧旁。孙炎云:“旁出歧多,故曰剧。”交道四达谓之衢。交道四出,复有一旁达谓之康。孙炎云:“康,乐也,交会乐道也。”交道六出谓之庄。孙炎云:“庄,盛也,道烦盛。”三道交出,复有一歧出者谓之剧骖。四道交出谓之崇期。四道交,复有一歧出者谓之逵。注“《诗》曰:中唐有甓”○释曰:此《陈风·防有鹊巢》篇文也。注“《史记》所谓康庄之衢”○释曰:案《史记·列传》云:“驺者,齐诸驺子,亦颇采驺衍之术以纪文。于是齐王嘉之,自如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是也。注“《左传》得庆氏之木百车于庄”○释曰:案襄二十八年,齐庆封谋杀子雅、子尾。“陈文子谓桓子曰:‘祸将作矣。吾其何得?’对曰:‘得庆氏之木百车于庄。’”杜注云:“庆封时有此木,积于六轨之道。”是也。注“四道交出,复有旁通”○释曰:《诗·周南》云:“施于中逵。”毛传云:“逵,九达之道。”是也。案《左传》隐十一年云:“及大逵。”桓十四年:“焚渠门,入及大逵。”庄二十八年:“众车入自纯门,及逵省!毙十二年:“入自皇门,至于逵路。”杜预皆以为道并九轨。案《周礼》:“经涂九轨,不名曰逵。”杜意盖以郑之城内不应有九出之道,故以为并九轨,于此则不合也。

室中谓之时。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

[疏]“室中”至“之奔”○释曰:此皆人行步趋走之处,因以名云。室中名时,时然后动。堂上曰行,谓平行也。堂下曰步。《白虎通》云:“人践三尺,法天地,人再举足曰步,备阴阳也。”门外曰趋。郑玄云:“行而张拱曰趋。”中庭曰走。走,疾趋也。大路曰奔。奔,大走也。《书》曰:“骏奔走。”案此经所释,谓祭祀之礼。知者以《召诰》云:“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注云:“告文王庙。告文王,则告武王可知。出庙入庙,不以远为文。”是也。若迎宾,则《乐师》云:“行以《肆夏》,趋以《采齐》。”行谓大寝之庭至路门,趋谓路门至应门。

是谓之梁。(即桥也。或曰:“石绝水者为梁。”见《诗传》。)石杠谓之彳奇。(聚石水中以为步渡彳勺也。《孟子》曰:“岁十月,徒杠成。”或曰今之石桥。○是,低。杠,江。彳奇,寄。)

[疏]“是谓”至“之彳奇”○释曰:此别桥彳勺之名也。是一名梁。郭氏两解:一名即桥也,以木为之;一云以石绝水。石杠,一名彳奇。郭氏亦两解:一云聚石水中以为步渡彳勺也。《广雅》云:“彳勺,步桥也。”一云或曰今之石桥。注“或曰石绝水为梁。见《诗传》”○释曰:案《卫风》云:“有狐绥绥,在彼淇梁。”传云:“石绝水曰梁。”是也。注“《孟子》曰:岁十月,徒杠成”○释曰:案《孟子》云:“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赵岐注云:“以为子产有惠民之心,不知为政,当以时非帕海民何由病苦涉水乎?”是也。引之以证石杠为步桥也。此注作十月,误脱,或所见本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