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僖公卷十一起八年尽二十一年(5/10)

据梁山言崩。)

[疏]“沙鹿者何”○解云:欲言是邑,邑无崩道;欲言其山,文无山称,故执不知问。○注“据梁山言崩”○解云:即成五年夏“梁山崩”是也。

袭邑也。(袭者,嘿陷入于地中。言崩者,以在河上也。河岸有高下,如山有地矣,故得言崩也。)

[疏]注“袭者”至“地中”○解云:谓嘿然而陷矣。

沙鹿崩,何以书?记异也。外异不书,此何以书?(据长狄之齐、晋不书。)

[疏]注“据长”至“不书”○解云:即文十一年传云“狄者何?长狄也。兄弟三人,一者之齐,一者之鲁,一者之晋。其之齐者,王子成父杀之;其之鲁者,叔孙得臣杀之;则未知其之晋者也”“何以书?记异也”然则长狄之齐、晋皆不书之,是外异不书也。

为天下记异也。(土地者,民之主,霸者之象也。河者,阴之精,为下所袭者,此象天下异,齐桓将卒,霸道毁,夷狄动,宋襄承其业,为楚所败之应。而不系国者,起天下异。)

[疏]注“宋襄”至“天下异”○解云:即下二十二年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是也。

狄侵郑。

冬,蔡侯兮卒。(不书葬者,溃当绝也。不月者,贱其背小国而附父雠,故略之甚也。兮立不书者,父献舞见获,留卒于楚,兮以次立,非篡也。○兮,许乙反,注同。背,音佩。)

[疏]注“不月”至“篡也”○解云:正以大国之卒,例合书日,即隐八年“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之属是也。今此反不月者,故言略之甚也。其父者,即蔡侯献舞,庄公十年为楚所获,而卒于楚,故谓楚为父雠。上四年齐侯巳下“侵蔡,蔡溃,遂伐楚”是其背中国附父雠之事。

十有五年,春,王正月,公如齐。(月者,善公既能念恩,尊事齐桓,又合古五年一朝之义,故录之。)

[疏]注“月者”至“齐桓”○解云:即上十年“春,王正月,公如齐”彼注云“月者,僖公本齐所立,桓公德衰见叛,独能念恩朝事之,故善录之”故也。○注“又合”至“录之”解云:何氏以为古者天子五年一巡守,诸侯亦五年一朝,天子分天子诸侯为五部,部朝一年,五年而遍,其小国事大国亦然,故以十年朝齐,今又往朝,是为合古。桓元年传云“诸侯时朝乎天子,天子之郊,诸侯皆有朝宿之邑焉”注云“缘臣子之心,莫不欲朝朝莫夕,王者与诸侯别治,势不得自专朝,故即位比年使大夫小聘,三年使上卿大聘,四年又使大夫小聘,五年一朝。王者亦贵得天下之欢心,以事其先王,因助祭以述其职,故分四方诸侯为五部,部有四辈,辈主一时。《孝经》曰‘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助祭’,《尚书》云‘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是也。

楚人伐徐。

三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

公孙敖率师及诸侯之大夫救徐。(言次者,剌诸侯缓于人恩,既约救徐而生事止次不自往,遣大夫往,卒不能解也。大夫不序旨,起会上大夫,君巳目,故臣凡也。内独出名氏者,臣不得因君殊尊省文,别尊卑也。○别,彼列反。)

[疏]注“臣不”至“省文”○解云:正以上言公会齐侯以下,是殊尊鲁之文。今若不举内大夫名氏,即因君乡者殊尊之经而省文。

夏,五月,日有食之。(是后秦获晋侯,齐桓公卒,楚执宋公,霸道衰,中国微弱之应。)

秋,七月,齐师、曹师伐厉。(月者,善录义兵。厉,葵丘之会叛天子之命也。曹称师者,桓公霸道衰,曹独能从之,征伐不义,故褒之,所以劝勉不能,扶助霸功,激扬解惰也。○厉,如字,旧音赖。激,古历反。解,古卖反。惰也,徒卧反。)

[疏]注“月者,善录义兵”○解云:正以侵伐例时故也。其例时者,即上十一年“冬,楚人伐黄”之属是也。

八月,蛑冢ü久出,烦扰之所生。○蛑冢之戎反。)

九月,公至自会。桓公之会不致,此何以致?(据柯之会不致。)久也。(久暴师众过三时。○暴,步卜反。)

季姬归于曾阝。

巳卯,晦,震夷伯之庙。晦者何?冥也。(昼日而冥。○冥,亡丁反,又亡定反,注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