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起,午后长新店打尖。到得房中,见新涂粉
上有诗一首,款书“九月十二日,韦痴珠
都,计自丙申,宿此十度矣。
怀得句,不计工拙也。”想
:“这韦痴珠不就是十年前上那《平倭十策》这人么?”因朗诵
:
看官,你荷生要赶正站,是何意思?他记起芦沟桥上车那人.是在
神庙门
注意瞧他的,此刻因人想诗,因诗想人,恨不一下问明。岂知痴珠在都日久,资斧告罄,生平又介介不肯丐人;此番
都,因陕西是旧游之地,且与两川田节度公
有同游草堂之约,决计由晋人秦,由秦人蜀。把箱簏书籍,概托万庶常收
,自与秃
带一付铺盖,一领
袍,自京到陕二十六站,与车夫约定,兼程前
。你
荷生大队人
,那里赶得上他?正是:
“残秋倏尽,客
苦行役。行行岂得已,万
在心曲!浮云终日
看官听着:这明经略名禄,本是国家勋戚,累世簪缨,年方四十五岁。弓娴熟,韬略
通,而且下士礼贤,毫无骄奢气习。五年前与韩荷生的老师、三边总制汪鸿猷先生一同
使西域。江总制屡屡言及,生平得意门生惟有荷生一人,文章词赋,虽不过人,而气宇宏
,才识
远.曾在秦王幕府佐治军书,意
招之幕中,又恐其不受羁束。彼时明经略已存在心中。后来倭寇勾结西域回
作
,四方刀兵蠢动,民不聊生,江公奉命防海。明公奉命经略西陲。临别时,经略向汪公求荐人才,江公又把荷生说起,经略立时
聘同行。荷生因要应鸿词科,不肯同往,经略心颇怅怅。不料回
日更猖獗,经略驻兵太原,一面防边,一面调度河南军务,接济两湖、两江、两广各
粮饷,控制西南,
钱谷,日以亿万计。羽书旁午,所有随带文武及留营差使各官,虽各有所长,却无主持全局
量,因想起荷生是江公赏鉴的,必定不差。近知词科停止,因致书劝驾。
大海飘萍,离合无定。
看毕,叹一气,想
:“此诗飘飘
仙,然抑郁之意,见于言表。才人不遇,千古如斯!”因
起昨日所见的人“不知是否此君?看他意绪虽甚无聊,气概却还见兀。我这回
都,好像比他
多,其实沦落天涯,依人作计,正复同病相怜也!”兀坐半晌,只见索安回
:“护送营弁请老爷今日尖后换轿。”荷生想了一回,说
:“坐轿甚好,昨天误了半站,今日着他们多备两班夫,赶上正站,汝们迟到都不妨呢。”
闲。倦鸟不得宿。蓟门烟树多,芦沟浊。回首望西山,苍苍耐寒绿。”
刚至旅店,适值门拥挤不开,将车停住。只见对面店中一小憧伏侍一人上车,衣服虽不十分华
,而英
之气见于眉宇,且面熟得很,一时却想不起那里见过。正在凝思,谢侍御及一班同乡京官,还有
庆
、联喜
相公们,一齐迎
,便急忙
下车来。是晚即在行馆畅饮通宵。
一为谢小林侍御,一为郑仲池太史,侍御因招荷生携四旦小饮顾曲山房。正上灯赌酒,只见青萍回:“老苍
来接老爷回去,说‘明经略军营招开,送来经略书信,并聘金三百两,现在寓
,候老爷呈缴,且有话面回。’”荷生迟疑
:“明节相去岁挂印时,原
邀我人幕,我彼时因
闱在迩,婉辞谢去。今有书来,想必还为这事,但教我怎样
呢?”侍御
:“现在词科既阻于时艰,归路又梗于烽火,何不乘此机会
都,未为不可。”一面
跟班上菜。荷生立起
:“菜已有了。二君偕诸郎多饮数杯,小弟且告辞回去一看。”侍御也不
留,吩咐提灯,送
大门,看过上车;方才
去。
荷生自旧腊都,迄今已九阅月,
笔之绢,谈墓之金,到手随尽;正苦
空,得此机缘,亦自愿意,遂定于九月十二日
都。荷生此行,是明经略敦请去的,自然有许多大老官及同年故旧送赆敬、张祖席,自彰义门至声沟桥,车
络绎。那荷生仍是疏疏落落的,带了老苍
贾忠,小童薛青萍,并新收长随索安、翁慎,一路酬应,到得芦沟桥,已是未末申初时候。
万里比邻,两心相印。
到底荷生、痴珠踪迹若何,且所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