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九回为修仙不辞险阻因求dao反遇(2/3)

这日薄暮,行至山岭重复、冈峦错杂之,李玄迷了去路,不知何适为是。正在傍徨之际,陡觉一阵臭味,鼻中,令人呕。风过,忽从林后钻一个人,白须白发,神态肃然。李玄大惊:“一路行来,多日不见一人,如何有此长?前闻大官说:‘老君祖师常常幻化凡人,同一班樵人打话。’今观此人飘飘然有神仙气概,况在这山之中,凡人怎能到此,必为神仙.无疑。”

李玄求程行去。先还平坦,后渐峻。每日都是晓行夜止。遇有山,即便止宿,饿了吃粮,渴时饮溪泉。也曾遇些山野兽,都被他预先避过。也曾行至峰绝岭,终被他攀援而登。行程不止一日,此时山愈,登峰越峻。回视山下,一无可见;上视峰,可云霄,茫不知其所届。所备粮也只敷几天之用,李玄也不在意,兀自鼓勇前,毫无法志。

李玄在他家住了一宿。次晨起,烦大官将衣服去换得钱财,买了一件单袷,另外了许多粮。一切停当,时已傍晚,李玄便。大官父苦留再宿一宵,明晨就上山下坡,也觉便利些儿。李玄笑:“真仙在上,即宜往谒。山行非一二日可毕,终有宿之日。争此一夜中什么用?”大官见他意,只得作罢。命小二亲送一程,示他山路径方回。

,历来相传每都有神仙。只北的观日峰,南方有紫霞,乃是当年老君炼丹之。如今老君亦常常来此,我们山中采樵的人,往往碰到一位老人,和他们谈说古今之事。他说的都是前朝后代的事情,问人家的却都是近来的世景。有时谈久了,他拿些梨枣桃杏之类分给人吃。这些人吃了,下山之时连脚步都轻健了十倍,而且一辈没有病痛,年纪亦活得比平常些。因此大家传说:‘他是仙人。’又有人说:‘他是神仙的祖师--老君。’这话传说有一百多年,后来有那信仙慕之人不远千里而来,上山寻访。有一去不回的;有去而复返的。那一去不回的,有说已遇老君度他世。有些人不信修仙如此容易,因又传说是被虎狼毒虫拖去吃了。这都是没凭据的话。究竟谁真谁假,可就不晓得了。那一去而回的人不用说,是到了山,无路可通。甚或遇到危险之事,中途意怯就此折回,那就没甚稀奇了。不说别,像我老儿住在这个山僻之地,常年少有行人。但是二十年来,也碰见了两三个访仙之人,有回来的;有不回来的。因为老儿这地方是上华山必经之路,上山之人必要经过我,所以这等人倒是常有看见的。如今公舍家远游,又得真仙摄引,必是与仙有缘,此去一定可见祖师。老儿自小也曾遇一异人,给我十粒金,据说可抵挡饥寒,防御毒气、邪祟。老儿上山林,一辈不曾碰些邪毒,多分就是这东西的好。后来陆续送人,也快完了,就只剩了两粒。公既要上山,这等危害不可不防。这两粒就一起拿了去吧!”

说时将一粒药付与李玄。李玄慌忙接在手中,仔细一看,见那如黄金,若渥丹,小如芥,垂逾钢铁,端的稀世之珍。不觉喜逐颜开,谢之又谢,将来珍藏好了。小二送上茶来,李玄喝了一,再问上山途径。大官:“上山甚易,仙径难寻,有像公这等有缘之人,路有路,何必多虑。”李玄再拜受教。大官笑曰:“公如此客气!老儿山野之夫,有何好,敢劳公言谢。”李玄正:“人无分文野,以明理为尚。老丈所言,句句可为科律,小谨铭肺腑,终不敢忘怀!岂一谢可以了事呢!”大官也喜。

忙把衣履一整,端步而前,向那长一躬到地,泪禀:“弟李玄,从洛家中得遇仙师指引,从南而北,登山求师,一路上不惮风尘,不辞辛苦。今幸遇仙师,也是弟虔心,不落虚空。万望仙师大施慈悲收录弟,使得悟正果,早脱尘网,弟不胜悚惶祷之至!”那长听了这话,又见他这般情形,不觉哈哈一笑说:“你是李玄吗?我在此等你久了!你既有此诚心,不惮险阻前来访,可见大有缘法之人。我可收你为徒,传你金丹大。”李玄听了,不胜喜,忙又叩了几个,立起来。人吩咐:“你今跟我到府去!我自教你修持之法。”

李玄听了大喜,连忙下拜,说:“这仙丹既有恁大灵验,小拜领一,已够防,不宜全取,留下一粒,为老丈,济世救人之用,可不是好。”王大官听了,:“往常老儿送丹与人,这批人总是要索无厌,似乎能充饥耐寒一般。虽是小事,显见有己无人,贪心不死。似这等人哪有仙缘。今闻公论,只此数言,已见仁人之心。可信此去必定有成。老儿却在山下恭听佳音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