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杨仁当李玄去后,真个战战兢兢小小心心地守视李玄躯,不敢走动一步,看看过了六天,再过半天便是李玄嘱咐焚化之日了。正在加倍当心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乡人冲
府,杨仁却认得是自己邻人周小官儿。从小和杨仁一同读书玩耍的,这时却有好久不见了。杨仁一见小官,大为惊异,但是仍旧守住李玄躯壳,不稍动弹,也不起立,只急急动问他因何而来此,可有什么要事。小官
息略定,才说
杨仁的母亲病在垂危,专盼杨仁回去一见。小官却是托他前来。
读者大概还能记得那杨仁自到泰山,曾奉李玄之命,念他们孝母慈,准将他母亲迁移泰安地方距碧霞
只一百多里。那周小官经商南北,每次北来总到杨母
请安,从前也曾到过碧霞
。此时凑巧他又到了杨家,见杨母病重思
,所以不辞跋涉,亲自上山叫杨仁回家。杨仁听了这话,又惊又痛,又是着急。若待回去,恐负了师尊的委嘱,误了他修
大事;要不回去,恐迟至明天未必送得着老母。事在两难,不知要怎样好,对着小官只是痴痴的发怔,半晌一句话也说不
来。小官
他
:“杨兄,怎样呀?令堂老伯母拼着一
气,专等吾兄回去一诀,怎么守住一个尸
起呆
来了?万一迟了些时,老伯母已经归天,等不及和你诀别,岂非终天大恨,追悔莫及么?”杨仁这才
泪说
:“不瞒周兄说,这躺着的是小弟的师尊,他也没有死,乃是如此这般一回事情。如今只差一天我的责任方可完了,怎能走得脱
咧?”
这时却赶要把李玄之事重新提起。他自度
何仙姑回至泰山,一去一来刚刚六天,李玄在途中只觉心弦震动,似乎有甚心事一般。原来神仙最怕动心,心一动,必有甚事情发生。也有因一念之微竟酿
祸、遭天谴的。李玄这时虽也能够前知,但非经过推算未必就能明了。此时便在空中站住,收敛心神,默默运算。可煞煞作怪,平时事无大小,一算而知的,这时觉有些模模糊糊的,不甚
得明白,似乎他本
有甚祸事一般,又似没甚妨碍的光景,正是俗语说的:“事不关心,关心者
。”李玄因事属切
,心思先已纷扰,自然神魂不能归一。此也一定之理,除了几位天仙领袖,谁也不能
这个圈儿。佛家以“无人我相”为最上功夫,亦正为此。那李玄既然一时推算不清,却蓦地记起祖师临别的说话并那四句偈语来,虽仍是猜详不
,但祖师说得非常平和,谅没大事。于是把心神镇定,急急驾云而回。哪知一
府,就觉情形有异,不但杨仁不见,连自己的顽躯也不晓何
去了。坐了下来,重复推算了一回,这才明白过来。
父母知李玄特来度女儿,自是无可如何。好在这几年间他们又生了几个孩
,因也不把兰仙放在心上,由她自去修
。这却不表。
周小官听了,大笑:“怪不得伯母说你这人天天学
,学得有些痴气,一个已死的人,你还守住他怎的?从古以来也不曾听说有个死去六天还能回魂的,就算你师父是有
行的,他既限你七天,你已替他
守到六天半了,再过半天就
兰仙睁目一看,原来已到了一座大山之上,妙在山中情形和李玄袖中景十分相似,因叹仙家作用之妙,不禁羡慕
集。从此何仙姑便在这衡山石室中独
修行。她在这五年即已能屏除烟火,每天只在山中寻些果实来吃,有时居然能够十天半月不吃一些东西,也不觉怎样饥渴。更过了些时,又得玄女亲
下凡,将她收在门下,录为弟
,传授了一
玉虚秘笈,何仙姑的
步便格外迅速起来。这是后话,将来另作
代。
单说李玄把兰仙带门外,亦不再和她相见。一阵云将她送到江南衡山之巅一
天然石
。兰仙在他袖中躲了一会,忽听耳畔有人呼
:“何仙姑,何仙姑,这里是你修
之所,用功十年,自有
人前来提
于你,好生用心,万勿始勤终怠,至
天谴,招横祸。注意,注意。吾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