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十四回gao尚志逃名不仕dao副师见(2/3)

冠冕通南国,贤良俨上台。

官长与尚志相见,却以宾主之礼款待。尚志谦逊说:“小人系白衣贱士,安敢与长官抗礼?”官长:“吾为敬贤而来,荐才而至。足下若就了聘,只恐尊贵加吾一等。”尚志只得以宾主之礼相接,官长便那手中令旨,荐他仕。尚志哪里肯接令旨?官长叫左右捧过冠冕来,尚志看也不看,往屋内叫一声:“老婆,闭了中门。”他却往后围墙上爬过去,一直往东边走了。这官长坐在堂中,久等不见主人来,叫左右击中堂后门,只听得其妻答:“尚志逾后围墙走去了。”官长听得叹:“这个方称得士。我居此方为宰三年,例有举荐。细访此人贤能,特请令旨荐他,他却逃避不肯仕。我想,三年前到此任时,便有嘱托我荐的,如今荐书,说赵家有才能,钱家男有智略,盈案累牍,荐例不过一人,仰望的不知多少。我居清朝一个官长,若举荐了一个贤良方正的,一则尽了我职份,不致误国;一则造福了地方,不致害民。我若举荐了一个虚名假誉的,不但误国害民,抑且坏了我的功名心术。如今说不得宁违了例限,甘受降罚,决不轻易荐剡,失了贤人。”一面叫人访寻尚志去向,一面密访野有隐士贤,下不提。

却说国度中一人,名叫尚志。这人年仅四十,人称他为仕郎。怎叫这个诨名?只为上古之人,风俗淳厚,以年少登仕为大不幸。但家居修德立业,到了四十岁,不肯仕。征聘目下,不得已方才仕,这叫仕。那里似今世,垂髫便想为官。不如意便外人笑、自己恼,风俗非古,殊为可叹。这尚志一日闲坐家中,忽然里老来报,:“地方长官亲临拜你。”尚志惊异:“我小德薄家微,岂敢长官枉顾?”正然怀疑,却只见驺从引导登门。尚志忙迎接,只见长官下,到得堂中。看那长官怎生模样:

拜求度脱。祖师不答,半晌乃睁眸,看着乡尊:“幸有余年,宽心忏释。”乡尊听了,服教旨。后有说宽之一字,真为享福延年之。因成五言八句,说:奉职为天吏,惟情法两端。

且说尚志爬过围墙,一直望东走来,也不曾带得些路费,也不问个前途虚实,信着脚步走来,却是一派荒沙海岸。举目无一个人家,回又迷失来路,腹中饥馁。看看红日沉西,乃席地而坐,自嗟自叹起来,说:“我也忽略,不曾思想,只为立意辞荐,懒为官,怕居官之贤劳,不如

徇情坏国法,执法又伤宽。

手中捧令旨,特为荐贤来。

宁使一家哭,从教诸路

这一首诗,岂是说居官的没奈何遵守王章,剿除恶孽,到了个丝毫不假借?莫说亲戚朋友犯了国法,逆这天理,他只认得国法,哪里认得私情!便是弟男侄,也说不得,他把那面一转,典正五刑。虽然洁己秉公,较那徇私卖法的,忠不等。却只是瞽叟杀人,-陶执法,大舜为天,也说不得弃国窃负而逃。这大孝就是宽德,为官的若不宽,只怕下情有说不来的情节,被这一严苦恼,有D误不知,犯了罪过。偶然遗失了上官事,被这一严畏怕,送了残生。为国科,顽可恨,置之死地何惜?然就中宁无真情困乏,剜莫措的,妻号饥哀寒不忍,又当比较遭刑,这也是一严之过。若有循良,宁甘殿较,认科之拙,愿抚育之劳。少缓五刑,一从德劝,上不损伤国课,下不坑陷民生。那敲梆念菩萨,哪里寻这现在活佛?只为这宽以居官,报应不独孙昌盛,偏就动天地,早涝不生,民皆丰稔,个个念恩,粜谷完租,到底还是居上以宽之报。

盛朝有良吏,万代宽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