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尊长听了,说:“我等为官的,执一时喜怒,莫说尽法,伤了小民,便就是一言一貌,动了怒威,那在下的畏心惊胆,亦有因而作疾伤生,况以威刑,宁保不堕冤业!我老拙自料生平执法在恶民,和颜悦
在善类,惟此一件,自知冤结。
解此冤仇,须是查衙役家有何人应当抚恤,再乞列位师父转经忏悔,超生亡役。”说罢,乃令家眷齐
堂,拜请祖师暂留法驾,当时启建一会忏冤释罪
场。善事方毕,尊长生一
喜心,那病随愈。
尊长解脱。”说罢,尊长依言自去安寝不提。却说副与二师弟计较
:“舒尊长之病,不察前定之因,如何能救?”尼师
:“不诛冤孽之心,如何得解?”
育说:“不与他除却后来之报,这如何得脱?”三人说罢,各
静功,将次
定一个境界,三人如梦非梦,相聚一堂,只见一位尊者须眉皆白,升空而坐,向三人说:“人静非静,
定尚定,汝等其有
中以
,未得究竟以
耶?静定乃修行人本愿,何得
人闲事搅扰?”副师忙答
:“为演化度脱众生,皆此中不了,何得为
人闲事?”尊者笑
:“吾姑试汝。查究
因,自有冤业,报复
浅。冤业若
,无复能解;若犹业浅,尚可度脱。汝等好为。”三人方拜,忽然尊者不见金容。三人乃各为舒尊长查究这宗冤业。且说副师方人静,忽然如
到一座厅堂,公案齐备,一宗文卷在上,并无一个人踪。副师走近案前,揭开卷面,乃是舒尊长的事迹,卷前一行,开着舒某除
的书稿,底下判
:“忠臣
主,除恶
贤,宜奖九世簪缨。”又一行开着:“有鲠直之气,却怀狐疑之心,减罚三世。只以失记书稿,误杖衙役,致毙于刑,减罚三世。”下边却注着:“余当奖的三世福禄。”
副再要揭后卷,便如糊黏一般,乃执起朱笔
:“待我添一句解语。”乃批
:“百病不侵,灾殃消灭。”方才批罢,忽然惊醒,只见尼总持与
育二师俱已
定,各相称说尊长病势虽沉,却不能伤。
副便把阅卷的景象说
。二师
:“我弟亦有静中景象。”副师笑
:“只为尊长
因,叫我等静定作扰因也。”
人间一切恶因缘,报应分明在目前。
天明,舒尊长觉病势少安,扶病走来,向副师们作礼,问祖师有度脱法旨否。副师
:“我师每常
静,动经一两日,乃我等于夜来略有景象,俱属老尊长事实。”尊长便问
:“师父们有何景象,关系老夫灾疾?”副师
:“小僧夜来于前因卷中,见尊长除恶书稿倍加荣奖,只因误伤衙役,减却其半,但福寿自增。小僧为尊长在卷后批了』灾殃消灭『。且自调理,自然安愈。”尊长
首称谢
:“老拙病势,果于半夜陡然减半。”乃问尼师父有何景象。尼总师答
:“小僧早巳见尊长文册,与师兄无异,只是后有衙役诉冤的一词,中诉尊长暴怒尽法,不思宽宥。”尊长
:“老拙忘失书稿在衣袖,后见了自生悔心。”尼师
:“文卷之下,正注
:』不见不悔,终作沉冤。『为此报以沉痾。小僧为尊长也添一笔:』无心之冤,改悔可释。『“尊长听了,
首称谢,却问
育师有何景象,
育答
:“小僧无甚卷册可查,于诸静后,但见尊长堂中挂有一轴诗文,上写着尊长后来报应七言四句。”乃说
:
却说有乡邻亲友来驾安,内有一人名尤,乃舒尊长眷戚,开
问
:“闻知三位师父
在灾病
因,吾有老父得患灾病,可能知他病原何得,其亦可解脱么?”副师
:“尊翁何病?”尤
答
:“
鹿染病,残疾卧榻日久,恐不能救。”副师
:“人莫不
鹿,岂有作病!还是有疾在前,因鹿而发?”尤
:“有因也。吾父曾居官职,得一
珠,贵重百金,心甚
惜,一日误
为问解冤消业障,都应一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