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二十七章 远行
李富贵并不知dao北面有人正在惦记他,他现在倒是在惦记着紫禁城里的那个皇帝。把咸丰送到英法联军的手里,说说当然很容易,可是真的想zuo就是另外一码事了,很难想象咸丰会离开北京亲赴前线。不过从天津传回来的情报看他还有时间zuo准备,这个时候的额尔金显然还不ju备大规模的进攻能力。虽然李富贵暂时没有办法骗皇帝chu京,不过先造一造势还是可以的。
李富贵上表首先祝贺最近几场大捷,狠狠地拍了一下咸丰的mapi,然后提到北京最近传言皇帝要御驾亲征,,这实在是万万不可,虽说万岁爷chu现在前线的确能够大大的鼓舞军队的士气,同时也能让洋夷受到威慑,以至于不敢冒犯天威,但是皇帝毕竟是九五之尊,系国家于一shen,即便是能够让胜算大大提高也不可以轻易犯险。
这份奏章在朝中引起了很热烈的讨论,以前从没有人提chu皇帝御驾亲征的建议,所以大家不知dao李富贵这传言究竟是从哪里听来的。但这并不妨碍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大清百战而得天下,皇帝御驾亲征的例子似乎不少,咸丰上台这些年总有些北伐军、联军什么的在北京附近转,所以说起这军事话题他倒也不是很忌讳。御驾亲征什么的他是绝对不会去的,但是zuo白日梦的时候幻想一下自己统帅大军的威武gan觉倒也不错。大臣们对这件事大致上也是持反对态度,不过他们还是很聪明的迎合了皇帝的心理,基本的论调和李富贵差不多,都是万岁爷英明神武,如能亲征定当重创夷兵,但是千金之躯不立危墙,像这zhong事情还是jiao给胜保他们去效犬ma之力的好。
这zhong讨论也从朝堂传到了民间,大家对皇帝考虑亲征都表现chu了一定的钦佩,不过现在前线的情况并不算非常糟糕,所以大家只是把这个话题当作一个很好的谈资罢了。
而就在北京与英法侵略者在天津一线严密对峙的时候,李富贵和mei国签订了一揽子合作协议,mei国人在北京也担任着调停者的shen份,但是清政府对他们并不信任,相对来说北京更愿意相信以前就打过jiaodao的俄罗斯,而不是这个不知dao国土究竟在那里的mei利jian。mei国在清政府面前zuochu了谦恭的态度,这让他们得到了一些方便,但是总的来说清政府的qiangying态度并没有什么松动,这样mei国在这场远东博弈中基本上就chu1于一zhong末位的尴尬地位。而这个时候李富贵抛chu的橄榄枝对他们就更加诱人了,伯驾忽然发现或许他可以趁大家的注意力都盯在北方的时候从南面暗渡陈仓,自己在任期快要结束的时候能够zuo成这样一件大事实在是非常幸运。
这一揽子协议中包括工矿企业的合作、铁路的铺设、人员的jiaoliu、培训、军舰访问等等,跨度长达十年。首先将由容闳率领一个庞大的考察团chu访mei国,洪仁作为副团长,这位干王自从洪秀全父子被送去见了天父之后就像被霜打了一般,整天无jing1打采的,只有谈起杨秀清的时候才能够咬牙切齿一下。这让李富贵有些替他担忧,这次也算是让他去散散心,毕竟洪仁只是在香港呆过一段时间,并没有见过真正的西方世界,去mei国东bu开开yan界应当能让他忘掉那个莫名其妙的天国。几乎两江的各大商号都派人参加了这一次mei国之行,作为踏chu国门的第一步他们已经在海外贸易上尝到了甜tou,通过与东亚、东南亚各国的贸易许多商号积累了不少的经验,甚至已经有一些购买了蒸汽、风力两用的lun船来从事运输,而这一次如此大规模的海外考察他们当然不愿意落于人后,李鸿章也派人来凑了热闹,倒是曾国藩虽然也有搭顺风船的意思但是考虑到洋鬼子正在攻打天津自己这个时候派人chu洋有些尴尬而作罢。
两江这里的老百姓对北方战争的态度有些矛盾,这些年随着他们的yan界渐渐开阔他们也慢慢的懂得了国家作为一个整ti的重要xing,但是他们又对战争ju有恐惧的心理,尤其是这几年小日子渐渐的越过越好,所以这里的人这次都表现chu一zhong很暧昧的态度,大家都尽量避开这样一个话题。而湖南的情况就不一样了,这里的人一直以来政治觉悟就高,民间的排洋情绪也很厉害,现在洋人就要攻打京师,那还得了,曾国藩、胡林翼组织留学生chu洋的事情也被翻了chu来,就差没有给他们扣上汉jian的帽子。所以曾国藩虽然看到了这样一个好机会还是必须忍痛放弃。非但派chu去是完全不可能,甚至以前chu去的也面临着要求召回的压力。曾国藩到并不是完全反对召回一bu分留学生,现在正是用人之际,石达开自从在武汉站住脚之后与湘军很打了几场恶仗,湘军虽然在场面上并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