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如此,所以历史上几个有名的大国都是集权。”
“你这么说镇南王放弃集权岂不是大错特错,你为什么还会赞同他呢?”
“树声就不要和我打哑谜了。”李鸿章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哦?树声是不是看了些什么?”
“因为有一个特例,罗曾经在疆域非常大的时候仍然保持着共和国的政
,这个特例让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一个国家究竟怎样才算大?”
“不敢当,”张树声笑着摇了摇“在这其中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古代凡是是用民主共和
制的必然是国家比较小的,凡是那些土地广袤的大国基本上都是帝制,当然反过来说小国也可用帝制,但是大国如果采用民主共和或者联
政
统治起来必然很困难。”
“对啊,这也是我所担心的,如果我现在也去追随镇南王,但是他所建立的一切却是沙滩上的城堡那我们最后不是要反受其累,就好像当年秦始皇横扫**的时候不也是气吞万里,可是一转就灰飞烟灭,或者我们本来可以奋力一击取而代之却被他吓倒岂不是冤枉。”李鸿章现在说到底还是想
皇帝可是却没胆
。
终于下定了决心的李鸿章决心和李富贵好好的谈一谈价钱了,于是广州和南京之间特使、电报往来不断。让李鸿章很吃了一惊的是李富贵在价钱的问题上咬的很死,李富贵给他开的价钱是如果想
地方官那就是一任的江苏省省长,任满之后就要参加竞聘,如果要
中央可以选一个
张树声了
“原来是这样,其实我第一次看到镇南王推行的那一
统治办法也被吓了一
,他这
东西很古怪,既不是集权也不是联
,虽然看起来是民主可是与现在所有的民主政
又都不一样。不过仔细推演之下却也有他的一番
理,当然少荃兄现在所虑也有很充分的理由,我华夏自秦汉以来一直采用的是朝廷
度集权的统治方式,若不如此国家必然分裂,镇南王反其
而行之的确很是危险。”
李鸿章当然也跟着摇“镇南王当然不是
人,他甚至可以说是我们这些人里
光最远的一个,但是智者千虑也可能会有失,我觉得他这次是有些是算了,
光看得太远却忘了脚下。”
“我看以镇南王的明他必然会让驻守在各地的军队不要与地方走得太近,这样
大的富贵军就会成为一只威慑力量,同时也不会给别人可乘之机,即便是有人能够煽动某个城市暴动也不能给富贵军实质
的伤害,反而立刻要面对
锐军团的报复。”
“对中国这或许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了。”张树声从来不希望看到内战的爆发。
这个分析让李鸿章有些沮丧,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张树声说的很有理“难怪现在好些国家领土如此
大却可以采用很松散的统治方式,你觉得这里面一
机会都没有。”
“这么说了
军队就真的没有别的路可走了?”李鸿章丧气的说
。
“对,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认为中国大大的变小了?”
“不错,你那一份策写的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我实在是佩服。”
“在秦汉边疆叛的信息传到京城再快也要三四天,军队从
发至到达怎么说也要一个多月,可是现在如果镇南王能够完善电报网和铁路网,信息传递几乎不用任何时间,而把兵力输送到最远的地方也不过需要四五天,您不认为我们这个国家变小了吗?
据这样的计算罗
之所以能够长久的保持共和国的状态是因为地中海为他们提供了发达的海运,虽然他们的疆域已经很大了,从信息传递和
通上来看还没有突破极限。”
其中的破绽为什么镇南王会看不呢?难
少荃也认为镇南王是
人一个,
光短浅?”
李鸿章沉了一会,这个问题他不知
该怎么回答,最后他决定不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不
这个标准怎么定我华夏都是绝对的大国,如果镇南王建立新的朝代他的疆域可能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
“如果内突然分崩离析
大无比的富贵军的确可能面临无从发力的困境,可是我不认为镇南王忽视了这个问题。”就张树声本
而言他不希望看到李鸿章和李富贵翻脸。
“这有一定的理,”李鸿章思索了一下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我记得你那份策里说集权统治效率
,小国可以
现一个不是很有效率的政府,可是大国如果缺乏效率就
本控制不住边疆地区,如果国力衰弱的时候甚至会丧失对于大
分领土的控制。”
“少荃应该知我一直对西方的历史很
兴趣,其中对于列国政
的比较狠下了一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