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九十一章中俄争端(3/3)

俄国人的观点李鸿章给予了严厉的驳斥,他已经明白了这一次自己的角色,外交谈判相当辛苦,不过如果底牌是决裂的话那就轻松多了,而李富贵让他这次一定要表现的要多强硬有多强硬,虽然这样的指示与他的性格有些不合,可是表面上装装样子还是没有问题的。实际上李鸿章对北方开战的后果多少有些担心,帝俄和李富贵以前欺负的那些国家可不一样,即便是对海外不怎么了解的中国人只要看一眼世界地图就会立刻明白这个对手不好惹,不过这毕竟不是李鸿章的职责,军事上的事情他还是倾向于相信李富贵的判断。

李鸿章首先强调满蒙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这个问题上决无任何商量的余地,对此英法也觉得俄国人一下就想从中国切下这样大的一块未免异想天开。至于缓冲的说法李鸿章也不以为然,因为浩罕在苟延残喘了几年之后终于被俄国灭亡,也没有看到俄国人为了防止与中英在中亚过于接近而有任何的克制。

对于中国毫不客气的拒绝帝俄的一切要求,甚至隐隐的有重新清算的意思英国公使肯特多少有些不安,他这个时候觉得或许新兴的中国把目光投向北方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件坏事,让他们在远东冲突一下也的确是一次观察中国的好机会,毕竟富贵军从建军以来从来没有在正面战场上与列强的军队较量过,像这种趟浑水的工作俄国熊是非常适合的。

因此在会谈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僵局之后英国人的态度忽然变得积极起来,这个时候肯特已经得到了国内的首肯,在英国政府看来与俄国的战争必然会拖慢中国在别的方向上的扩张,虽然就法理上英国人对李富贵成为罗马皇帝并无什么意见,可是牵涉到具体的国家利益英国人从来都是很精细的,中国的扩张如果不可避免那将它引向北方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与此同时俄国人如果在远东被牵制住他们在中亚就无法再那样咄咄逼人了。重新调整了政策的英国公使开始两头挑事,一方面他想办法舒缓伊凡诺维奇在战事上的担忧,俄国人之所以在这个时候仍然举棋不定一是因为他们的沙皇缺钱,二是担心西伯利亚交通不便难以支撑大规模的战事,所以伊凡诺维奇相信以俄军的力量如果得到吉林和黑龙江本地居民的支持的话也只能帮助满国抵御李富贵接下来的进攻而已,要想反攻实在是太困难,可是完全的防守是没有什么出路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财政状况明显比俄国要好,战事拖久了对俄国同样没什么好处。对此肯特答应保证俄国的海上运输线,这本是伊凡诺维奇在计算中放弃的部分,因为俄国想要通过海运补给的话一过马六甲就必须面对中国舰队的拦截,中国的海军虽然也不算非常强大但是决不是俄国在远东的舰船所能匹敌的,现在听到英国愿意保证一条海上通道自然让伊凡诺维奇喜出望外,他已经打算建议政府加强武力讹诈的力度,如果补给充足的话这一战的情形就大不相同了。

而肯特对李鸿章说的则是另外一番意思,他表示在中俄之间英国人是支持中国的,不过由于目前欧洲的形势英国也需要对俄国拉拢一下,所以如果真的战端一开英国会在表面上保持中立,不过暗中会给中国以支持,当然为了表面上做到不偏不倚,与俄国的联络也不能中断。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