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听雍正说得严肃都不由得收敛了笑容。雍正一边恩忖一边说“年羹尧出兵快半年了只见他今天要物明天要钱可是就听不到开战的消息朕心里有点不踏实。廷玉你看要不要派个人去监军呢?”
张廷玉一声不响地想了好久才说“万岁的心情臣能够明白想早点打好这一仗。但用兵的事与政务有所不同稍有急躁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年羹尧在先帝健在的时候就已经是将军了他的长处是稳健、持重。本朝名将的战法各有不同。巴海善于周旋有耐力能持久;赵良栋善穿插能奔袭;图海善对垒能攻坚;飞扬古善战阵能苦战;周培公则机变多智、深谋远虑是位全才。只可惜这些名将都已纷纷下世作古了。臣看年羹尧的作派节制部署、进退尺度都很谨慎似乎是步了图海的后尘。他心中何尝不是志在必胜又何尝不想毕其功于一役?以臣的推算他三月进驻平凉四月推向西宁已经不算缓慢了。臣想可否由军机处再一个六百里加书让年羹尧和岳钟麒共同拆看合议回奏问他们何时能够进兵?用这方法催促一下就可以了。”
雍正没有急于说话似乎是在认真地考虑张廷玉的建议。过了好久他才突然问刘墨林“你是怎么看的?”
刘墨林是次参与这么重大的军国要事心里有点紧张。他想了一下说“万岁臣以为张廷玉说的办法可行。康熙五十六年兵败六万山东子弟无一生还前车之鉴令人生畏朝廷实在是赢得起输不起了。所以年羹尧才持重进军为的是不战则已战则必胜。臣以为他这样做正是从大局着眼。至于派监军督战之事臣切切以为不可。前明土木堡之变松山之败一直到李自成攻进北京全都是因为朝廷不信任将军经常派大员监军;而将军又不满意朝廷遇到危难而不肯出力。一军两帅事事异心最是兵家的大忌。所以圣祖爷时攻台湾就专用施琅李光地虽有督军之名其实他只管后方供应的事。所以臣以为皇上只需催问何时进军何时接战另外保障后方供应即可而绝不能提调军务那样做是要坏事的。”
雍正似乎是被他们两人说动了“好依你们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朕决心不派监军了。廷玉你从二等侍卫里选十个人要年轻有为可望成材的选好后拟出个名单来交朕朕要派他们到年羹尧军前去效力。”
张廷玉一惊原来雍正皇帝还是对年羹尧不放心啊!他忙赔笑说“皇上岳钟麒的资历不在年某之下有他在年羹尧身边朝廷对年某还是能够节制的…”
“哎你想到哪里了?朕怎能对年羹尧不放心?要不放心他朕又怎么会把二十万兵士交到他手里?你好好想想当年圣祖皇帝要是早一点选派些亲贵少年让他们到飞扬古军中习军事何至于有今天何至于连个可靠的将帅之才都找不到?”
话说到这个地步张廷玉无话可答了。但他心里明白皇上如果不是对年羹尧不放心就不会采取这样的办法年羹尧那里难道就没有可用之人还用得着千里迢迢地派人去习军事’吗?
刘墨林到底年轻分不出这里边的轻重来他连声称赞“好好好主上深谋远虑居安思危臣心服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