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节:听南怀瑾讲《论语》4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4节:听南怀瑾讲《论语》(4)

孔子说一个人有没有学问,就在于这个人能否对父母尽孝,对兄弟姐妹、亲朋好友乃至陌生之人是否友爱。“而好犯上者鲜矣”: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人都有着shen厚的gan情和仁爱之心,这zhong人是不会危害社会的。如果从“情商”的意义去理解“孝”一个人拥有了“孝”那么他自然也就拥有均衡的、良好的品xing,这个人的chu1世能力、责任心和智xing,是应该受到信赖的。

然而,我们还不能仅仅从浅薄的“成功学”意义上理解孝dao——如果是这样的话,这zhong“孝dao”是带有自我qiang迫xing质的,也是靠不住的。南先生虽然在外国人面前夸耀东方文化的“孝”但面对现实,他也不得不遗憾地指chu,现代中国社会,也差不多削成了丁字架的形象。从选ba公务员qiang调“孝”这一点上也反证chu,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孝已经离真情越来越遥远。

中国古代有一首《劝孝歌》,里面有两句话:“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语句直白而shen刻。孝是一切dao德和爱心的gen源,是一个人为人chu1世的gen本,是zuo人的基本要求。

学问之dao在zuo人,建立自己的人生,完善内心的修养“本立而dao生”孝是爱的gen本,也是爱的最初形式,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又会对谁付chu真心呢?

仅仅养活父母不是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ma,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据南先生解释,孔子说他那个时代的人不懂孝,以为只要能够养活父母便是孝了。而“犬ma皆能有养”即便饲养一只狗、一匹ma也都会喂饱它、养活它,因此仅仅养活父母并不是孝。

孔子所chu1的时代有许多dao德约束,尚有许多人无法理解孝的真谛,而当今社会更是如此。孝不仅仅是形式,而是一zhong发自内心的真挚情gan,是一zhong爱的心情。曾有一则公益广告将此意抒发得淋漓尽致:一位年迈的母亲在中秋佳节之时满心huan喜,jing1心准备了饭菜,最终却只等来了儿女们的电话,顿时神情落寞。充裕的wu质生活只是表面的形式,老人甘愿每天cu茶淡饭,只要儿女能够常回家陪伴,这让人不由得想起多年前的一首歌——《常回家看看》,怕是所有父母的心声吧。

曾读过一则故事,儿子回乡办完父亲的丧事,要母亲随他进城,母亲执意不肯离开清静的乡下,说过不惯都市的生活。儿子没有勉qiang母亲,说好以后每个月寄300元生活费。这个村子十分偏僻,邮递员一个月才来一两次;近年来村子里外chu打工的人多了,因此邮递员在村里chu现的日子便是留守老人的节日。每次邮递员一进村就被一群大妈、大婶和老nainai围住,争先恐后地问有没有自家的信件,然后又三五人聚在一起或传递自己的喜悦或分享他人的快乐。这天,邮递员jiao给母亲一张汇款单,母亲脸上洋溢着喜悦,说是儿子寄来的。这张3600元的高额汇款单在大妈大婶们手里传来传去,每个人都是一脸的羡慕。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