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聪明过人,将来悟出此中道理,一个定理解我的这番话的。
至于家中欠帐,兄长实在不完全知道,去年二月十六日,接父亲正月四日手谕,信中说:“一切年用,银钱敷用有余,上年所借头息钱,都已还清,家里很顺遂并不窘迫。”父亲这么说,兄长也是很了解,不知还的究竟是哪一种?没有还的又是哪一项?兄长知道的,只江孝八外祖一百两,朱岚暄五十两罢了,其余如阳本家的帐,则兄长由京寄还,不与家里相干,午冬借添梓坪钱五十千,还不知如何还清?正准备这次请示祖父。
此外帐目,兄长实在不清楚,下次来信,务请详细开列一个单子,使兄长慢慢筹划,如弟弟所兑:“家里欠债已经传播出去没有?如已经传播出去,而实际又没有做到,那祖父便背了吝啬的名声,我加一封信,也难免二三其德的责备。”这是兄长读完弟弟来信后,感到犹豫不决,没有计策的地方。
现在特地呈堂上大人一封,禀告信,依了九弟的意思写的,说朱啸山,曾受恬两处的二百辆银子落空,不是始料所及,送赠的项目,听祖父、叔父裁决定夺,或者拿二百两出来送人,每个人家都减半也可以,或者家里十分困难,不送也可以,亲戚族人来了,把这封信给他们看,也许可以不违背“过则为己”的意思,贤弟看了,以为如何?如果祖父、叔父以前信为对的,慨然送礼,那这封信不必寄回,兄长另外有信寄去,恐怕堂上坚持要慷慨送礼,反而因为接了我的这封信而产生迟疑。
凡属仁义的心产生,一定要一鼓作气,尽我的力量去作,稍微有点转念,那疑心重产生,私心杂念也产生,这样计较多了,吝啬之心便产生了;私心一产主,那么好、恶发生偏差,轻重也失衡了,假如家里慷慨乐施,那请千万谨慎,不要因为我的信而上堂上大人转念,要使堂上大人不转念,那这个举措;由我发起,由堂上大人成全;不管是对是错,弟弟们可不去管它,假设去年我得的是云南、贵州、广西等省的苦差,没有一分钱寄回家,家里也不能费怪我呢!
九弟来信,楷体字写得妙,我爱不释手,起笔,收笔都藏锋,没有一笔撒手乱丢,真所谓有往有复;想与陈秀牧并究书法,彼此各存心得,可喜可贺!然而我所教尔的,还有两件事,一是换笔,古人每笔中间,必定要一换,好比绳索,第一股在上,一换第二股在上了,再一换第三股在上了,笔尖的着纸处,只少许,这少许,我作四方铁笔去用,起处东方在左,西方在右,一换,东方向右了,笔尖无所谓方,我心中才感觉有方,一换向东,再换向北,三换向西,那么笔尖四面有锋,不仅仅是一面相向,二是结字有方法,结字的方法无究无尽,但求胸有成竹。
六弟的信,文笔拗而刚劲,九弟的文笔婉约而通达,将来都一定有成就。但现在不知道各人在读什么书?万万不可以徒然去看那些考试题目,汩没了自己的性灵,每天习字不一定多,写一百个字就可以了,背书不一定多,背十页就可以了,涉猎其他的书不一定多,也只要读十页就可以了,但是,一部没有读完,不可以换其他,这是万万不能改变的道理,为兄长的在几千里之外教你,只有这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