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补遗卷二(6/7)

人编诗,先《国风》而后《雅》、《颂》,何也?以《国风》近性情故也。余编诗三十二卷,以七言绝冠首,盖亦衣锦尚纲,恶此而逃之之意。

六十一

丹徒女子王碧云琼,年未笄而能诗,与其兄赋《扫径》云;“菊残三径懒徘徊,枫叶飘丹积满苔。正欲有心呼婢扫,那知风过替吹开。”颇有天趣。又:“鸟语乱残梦,鸡声送晓风。”“夕阳不在山,春烟生木末。”俱佳。梦楼侍讲之女孙也。

六十二

余少时咏《落花》云:“此去竟成千古恨,好春还待一年看。”弟子汤敬舆和云:“落去尽凭童子扫,飞来还望主人看。”余大叹赏,以为青出于蓝。

六十三

广信太守张竹轩朝乐见访,自诵其{无题》云:“小院落花初过雨,空楼归燕又斜晖。”若非鸾镜应无匹,或对芙蓉竟有双。”《闽中杂咏》云:“红了桃花绿了水,春光不管未归人。”俱妙。江西有疑狱控部者,奉旨交制府审办,叠讯不服。其囚云;“得见张某官来,囚死无怨。”已而公果从都中来,为平其事;方知循吏故是诗人。

六十四

曹星湖明府诗,清新可喜,近蒙寄示。录其佳句云:“竹声随雨至,花影送晴来。”“霜浓皴地面,树秃减风声。”“花是当窗宜密种,草非碍道莫轻芟。”皆可存也。余性伉爽,坐车中最怕下帘。曹有句云;“平生眼界嫌遮蔽,风雪何妨一面当。”与鄙怀恰合。

六十五

嘉兴吴澹川卧病扬州,其族弟鲁暮桥亲为称药量水。澹川赠诗,有“生我父母知我子,骨肉待我救我死”之句。亡何,来金陵,诵暮桥佳句,如:“愁多甜酒苦,客久故乡生。”“花影殿春色,雨声生夏寒。” “云影溪留住,秋声雁送来。”皆倩秀可喜。又见赠云:“词臣循吏老烟萝,天遣湖山付啸歌。官似乐天辞政早,仙如列子出游多。千年蠹饱神仙字,四季花开安乐窝。想见日餐云母粉,不知江上有风波。”

六十六

程蔼人孝廉元吉,晴岚太史之子,年少工诗。咏《蝴蝶》云:“小雨苔痕新掠过,午晴花气乱飞来。”《即事》云:“满院秋声催落日,一庭黄叶聚诗人。”

六十七

壬子春,余在杭州,钱塘曹江庐明府以小照属题。卷中诗甚多,余独爱吴嵩梁一首。询之,云是西江高才生也。癸丑春,王葑亭给谏书来,云:“有诗人吴某南来,索书为介。”余大喜,扫榻以待。又迟半年,始从扬州来,人果倜傥。读所著作,以未窥前豹为恨。忽于除夕前七日五鼓,梦兰雪来,诵其旧句,数联俱超妙,而以噬不寐》一联为稍逊。言未终,惺惺欲醒,而佳句亦沉沉渐忘。余亦惊怖,如健步捕亡人,苦相捉留,而竟冥然逝矣。仅记《不寐》云:“不倒喜传丹诀好,将衰愁见圣人难。”晨起录出,觉二句未尝不佳,而终不如前所诵之超超玄箸也,为闷闷者久之。因思人海寻针,针非不在海底也,然而不可寻矣,探汤求雪,雪非不在汤中也,然而不可求矣。天仙化人之句,未尝不在人心也。然而兰雪不能知,我亦不能再梦矣。文字之奇,一至于此。

六十八

吾乡孙诵芬舍人传曾,性耽吟咏,余久采其佳句入《诗话》矣。今春寄其诗来,属为评定。再录其《秋夜》云:“满林空翠淡烟遮,秋入深宵爽气加。人静莎虫悲砌月,烛残点鼠啮瓶花。洗心只合依三竺,开卷殊难遍五车。光范一书原不上,未须哀怨感琵琶。”《初夏》云:“粉蝶时依草,蛛丝惯恋花。”俱妙。

六十九

口头话,说得出便是天籁。诵芬《冬暖》云:“草痕回碧柳舒芽,眼底翻嫌岁序差。可惜轻寒重勒住,不然开遍小桃花。”黄蛟门《竹枝》云:“自拣良辰去踏青,相邀女伴尽娉婷。关心生怕朝来雨,一夜东风侧耳听。”范瘦生有句云:“高手不从时尚体,好诗只说眼边情。”又某有句云:“阶前不种梧桐树,何处飞来一叶风?”“贪着夜凉窗不掩,秋虫飞上读书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