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余从思斋先生就维扬之聘,始见金、焦面目。金山宜远观,焦山宜近视,惜余往来其间未尝登眺。渡江而北,渔洋所谓“绿杨城郭是扬州”一语已活现矣!平山堂离城约三四里,行其途有八九里,虽全是人工,而奇思幻想,
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此。其妙
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其最难位置
,
城
景,有一里许
沿城郭。夫城缀于旷远重山间,方可
画,园林有此,蠢笨绝
。而观其或亭或台、或墙或石、或竹或树,半隐半
间,使游人不觉其
目,此非
有丘壑者断难下手。城尽,以虹园为首折面向北,有石梁曰“虹桥”,不知园以桥名乎?桥以园名乎?
舟过,曰“长堤
柳”,此景不缀城脚而缀于此,更见布置之妙。再折而西,垒土立庙,曰“小金山”,有此一挡便觉气势
凑,亦非俗笔。闻此地本沙土,屡筑不成,用木排若
,层叠加土,费数万金乃成,若非商家,乌能如是。过此有胜概楼,年年观竞渡于此。河面较宽,南北跨一莲
桥,桥门通八面,桥面设五亭,扬人呼为“四盘一
锅”,此思穷力竭之为,不甚可取。桥南有莲心寺,寺中突起喇嘛白塔,金
缨络,商矗云霄,殿角红墙松柏掩映,钟磬时闻,此天下园亭所未有者。过桥见三层
阁,画栋飞檐,五采绚烂,叠以太湖石,围以白石栏,名目“五云多
”,如作文中间之大结构也。过此名“蜀冈朝
”,平坦无奇,且属附会。将及山,河面渐束,堆土植竹树,作四五曲。似已山穷
尽,而忽豁然开朗,平山之万松林已列于前矣。“平山堂”为欧
文忠公所书。所谓淮东第五泉,真者在假山石
中,不过一井耳,味与天泉同;其荷亭中之六孔铁井栏者,乃系假设,
不堪饮。九峰园另在南门幽静
,别饶天趣,余以为诸园之冠。康山未到,不识如何。此皆言其大概,其工巧
、
,不能尽述,大约宜以艳妆
人目之,不可作浣纱溪上观也。余适恭逢南巡盛典,各工告竣,敬演接驾
缀,因得畅其大观,亦人生难遇者也。
归舟,日已将没。更许抵家,客犹未散。芸私告余曰:“女伶中有兰官者,端庄可取。”余假传母命呼之内,握其腕而睨之,果丰颐白腻。余顾芸曰:“
则
矣,终嫌名不称实。”芸曰:“
者有福相。”余曰:“
亏嵬之祸,玉环之福安在?”芸以他辞遣之
。谓余曰:“今日君又大醉耶?”余乃历述所游,芸亦神往者久之。
是年,何明府因事被议,吾父即就海宁王明府之聘。嘉兴有刘蕙阶者,长斋佞佛,来拜吾父。其家在烟雨楼侧,一阁临河,曰“月居”,其涌经
也,洁静如僧舍。烟雨楼在镜湖之中,四岸皆绿杨,惜无多竹。有平台可远眺,渔舟星列,漠漠平波,似宜月夜。衲
备素斋甚佳。至海宁,与白门史心月、山
俞午桥同事。心月一
名烛衡,澄静缄默,彬彬儒雅,与余莫逆,此生平第二知心
也。惜萍
相逢,聚首无多日耳。游陈氏安澜园,地占百亩,重楼复阁,夹
回廊;池甚广,桥作六曲形;石满藤萝,凿痕全掩;古木千章,皆有参天之势;鸟啼
落,如人
山。此人工而归于天然者。余所历平地之假石园亭,此为第一。曾于桂
楼中张宴,诸味尽为
气所夺,惟酱姜味不变。姜接之
老而愈辣,以喻忠节之臣,洵不虚也。
南门即大海,一日两
,如万丈银堤破海而过。船有迎
者,
至,反棹相向,于船
设一木招,状如长柄大刀,招一捺,
即分破,船即随招而
,俄顷始浮起,拨转船
随
而去,顷刻百里。塘上有塔院,中秋夜曾随吾父观
于此。循塘东约三十里,名尖山,一峰突起,扑
海中,山
有阁,匾曰“海阔天空”,一望无际,但见怒涛接天而已。
甲辰之,余随待吾父于吴江明府幕中,与山
章苹江、武林章映牧、苕溪颐蔼泉诸公同事,恭办南斗圩行
,得第二次瞻仰天颜。一日,天将晚矣,忽动归兴。有办差小快船,双舻两浆,于太湖飞棹疾驰,吴俗呼为“
辔
”,转瞬已至吴门桥。即跨鹤腾空,无此神
。抵家,晚餐未熟也。吾乡素尚繁华,至此日之争奇夺胜,较昔尤奢。灯彩眩眸,笙歌聒耳,古人所谓“画栋雕甍”、“珠帘绣幕”、“玉栏
”、“锦步障”,不啻过之。余为友人东拉西扯,助其
结彩,闲则呼朋引类,剧饮狂歌,畅怀游览,少年豪兴,不倦不疲。苟生于盛世而仍居僻壤,安得此游观哉?
曰:“登
忘携酒(木盍)矣。”鸿
曰:“我等之游,
觅偕隐地耳,非专为登
也。”舟
曰:“离此南行二三里,有上沙村,多人家,有隙地,我有表戚范姓居是村,盍往一游?”余喜曰:“此明末徐俟斋先生隐居
也,有园闻极幽雅,从未一游。”于是舟
导往。村在两山夹
中。园依山而无石,老树多极纡回盘郁之势,亭榭窗栏尽从朴素,竹篱茆舍,不愧隐者之居。中有皂荚亭,树大可两抱。余所历园亭,此为第一。园左有山,俗呼
笼山,山峰直竖,上加大石,如杭城之瑞石古
,而不及其玲珑。旁一青石加榻,鸿
卧其上曰:“此
仰观峰岭,俯视园亭,既旷且幽,可以开樽矣。”因拉舟
同饮,或歌或啸,大畅
怀。土人知余等觅地而来,误以为堪舆,以某
有好风
相告。鸿
曰:“但期合意,不论风
。”(岂意竟成谶语!)酒瓶既罄,各采野
满两鬓。
余年二十有五,应徽州绩溪克明府之召,由武林下“江山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