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又, 秀孝皆宜如旧试经答策, 防其罪对之
, 当令必绝其不中者勿署, 吏加罚禁锢。 其所举书不中者, 刺史太守免官, 不中左迁。 中者多不中者少, 后转不得过故。 若受赇而举所不当, 发觉有验者除名, 禁锢终
, 不以赦令原, 所举与举者同罪。 今试用此法, 治一二岁之间, 秀孝必多不行者, 亦足以知天下贡举不
之久矣。 过此, 则必多修德而勤学者矣。
于是曾闵获商臣之谤, 孔墨蒙盗跖之垢。 怀正居贞者, 填笮乎泥泞之中, 而狡猾巧伪者, 轩翥乎虹霓之际矣。 而凡夫浅识, 不辩邪正, 谓守
者为陆沈, 以履径者为知变。 俗之随风而动, 逐波而
者, 安能复
于德行, 苦思于学问哉! 是莫不弃检括之劳, 而赴用赂之速矣。 斯诚有汉之所以倾, 来代之所宜
鉴也。
今且令天下诸当在贡举之
者, 莫敢不勤学。 但此一条, 其为长益风教, 亦不细矣。 若使海内畏妄举之失, 凡人息侥幸之求, 背竞逐之末, 归学问之本, 儒
将大兴, 而私货必渐绝, 奇才可得而役, 庶官可以不旷矣。”
抱朴
答曰:“知人则哲, 上圣所难。 今使牧守皆能审良才于未用, 保
履之始终, 诚未易也。 但共遣其私情, 竭其聪明, 不为利
动, 不为属托屈。 所
举者, 必澄思以察之, 博访以详之, 修其名而考其行, 校同异以备虚饰。 令亲族称其孝友, 
闾归其信义。 尝小仕者, 有忠清之效, 治事之
, 则寸锦足以知巧, 刺鼠足以观勇也。
或曰:“吾
论汉末贡举之事, 诚得其病也。 今必
戒既往之失, 避倾车之路, 改有代之弦调, 防法玩之或变, 令濮上《
人》, 反安乐之正音, 腠理之疾, 无退走之滞患者, 岂有方乎? 士有风姿丰伟, 雅望有余, 而怀空抱虚, 
植不足, 以貌取之, 则不必得贤, 徐徐先试, 则不可仓卒。 将如之何? ”
或曰:“能言不必能行, 今试经对策虽过, 岂必有政事之才乎? ”
抱朴
答曰:“古者犹以
择人, 况经术乎? 如其舍旃, 则未见余法之贤乎此也。 夫丰草不秀瘠土, 
鱼不生小
, 格言不吐庸人之
, 
文不堕顽夫之笔。 故披《洪范》而知箕
有经世之
, 览九术而见范生怀治国之略, 省夷吾之书, 而明其有拨
之
, 视不害之文, 而见其
霸王之
也。 今孝廉必试经无脱谬, 而秀才必对策无失指, 则亦不得暗蔽也。 良将
第取其胆武, 犹复试之以对策, 况文士乎? 假令不能必尽得贤能, 要必愈于了不试也。
之钱, 崔烈有铜臭之嗤。 上为下效, 君行臣甚。 故阿佞幸, 独谈亲容。 桑梓议主, 中正吏
, 并为魁侩, 各责其估。 清贫之士, 何理有望哉! 是既然矣。 又邪正不同, 譬犹冰炭;恶直之人, 憎于非党。 刀尺颠到者, 则恐人之议己也;达不由
者, 则患言论之不
也。 乃共构合虚诬, 中伤清德, 瑕累横生, 莫敢救
。
“又, 诸居职, 其犯公坐者, 以法律从事;其以贪浊赃污为罪, 不足死者, 刑竟及遇赦, 皆宜禁锢终
, 轻者二十年。 如此, 不廉之吏, 必将化为夷齐矣。 若临官受取, 金钱山积, 发觉则自恤得了, 免退则旬日复用者, 曾史亦将变为盗跖矣。 如此, 则虽贡士皆中, 不辞于官长之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