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三十七(5/7)

官。

世宗曾问太尉完颜守道说“:徒单镒人怎么样?”守道回答说:“有才力,可担当政事。”皇上说:“对,让他多处理繁杂事务。”又说:“镒举止温文尔雅,性情和蔼可亲。”过了较长的一段日子,镒兼修起居注,累官到翰林待制,兼任右司员外郎。他献上《汉光武中兴赋》,世宗阅后大喜说“:不设立女真进士科,怎么能得到这人!”

章宗即位,镒升为左谏议大夫,兼任吏部侍郎。明昌元年(1190),升为御史中丞。不久,被任为参知政事,兼撰写国史。镒说:“人生有很多欲望,不用制度加以限制,则奢侈之心没有尽头。如今天下安定已久,应当谨慎行事,以便长久太平。”

章宗坚定致力于政治安定。镒送上奏章,奏文大致说:“我私下看唐虞的书,他们的臣子对皇帝说‘谨慎啊’、‘勤勉啊’,并用‘吁’表示惊疑,用‘都’表示赞美。既陈述了皇帝应警惕的地方,又用美好的东西来劝导他。皇帝治理时,一定说‘向大家核查,大家的说法对就放弃自己的主张,听从大家的意见’。又能听从,又能做到,因而兴旺。君臣上下之间就是这样相处的。今天陛下继承兴隆的气数,保护太平基业,的确应当考古重德,在这点上留心,不因身外的人或事决定好恶喜怒,不因自己的好恶喜怒忽略友善,不体恤别人的话。是啊,上下情况有通达有阻塞。天地的运气有好有坏。唐代的陆贽曾陈述上下情况不通有九种弊病,其中上有六种,下有三种。皇上能注意这六种弊病,做臣子的怎敢不小心待另三病。上下情况既然能通畅,那就抓住了主要环节带动了一切。”镒升为尚书右丞,依旧撰写史书。

明昌三年(1192),镒被免去其他职务担任横海军节度使,后改任定武军节度使,知平阳府事。先前,郑王永蹈任职定武军,镐王永中任职平阳府,相继获罪,受牵连的人很多,皇帝怀疑他们有同党,也许因为这个缘故,命镒节度定武,随即又请他管理平阳。之后改任西京留守。承安三年(1198),改为上京留守。五年(1200),章宗问宰臣:“徒单镒与宗浩谁行?”平章政事张万公答道“:都是有才能的人,镒似乎更强些,镒有操守,宗浩多数而已。”皇帝问“:什么叫多数?”万公说“:宗浩略有些迎合。”皇帝说“:你说得对啊。”不久,镒被提为平章政事,封济国公。

淑妃李氏专宠,她的兄弟横行霸道,朝臣常常奔走他们门下。那时一连几天狂风蔽日,皇帝下诏问天象变异的缘故。镒上疏大致说:“仁、义、礼、智、信叫五常,父义、母慈、兄友、弟敬、子孝称作五德。如今五常不建立,五德不提倡,官宦士人抛弃礼义,忘掉廉耻,小民背道德叛信义,迷惑而不知悔改,背弃损毁天常,骨肉相残,动伤和气,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原因。现在应端正不淳厚的民俗,顺应人心,对待父亲、子女,对待丈夫、妻子,各遵循应有的准则,这样才能和气融洽,使得福禄频频来到。”为此评论道“:治理政事的方法,紧要的有两点:其一,纠正臣子的心态。私下见众臣不明礼义,贪图功利的人很多,怎么能责怪老百姓跟着他们变化呢?用人时,德行端正的为上,才高为下。两者兼有待以不同等级,才不高德行好的次一等,虽有才能,行为道义没有可取之处的人,要压一压放在低位上,那么当臣子的风气就正了。其二,引导学者的志向。教育感化工作的推行,发动在学校。如今学者失去本来应有的求真的美德,经史高深,抛弃它不去学习,学点词藻华丽不真实的东西,钓取地位名利,我请求取士时同时考考经史典故,使学者坚持学习经学,不为当前浮靡文风所惑,就好了。”又说:“凡天下的事情,多头来的不是一头,相似的不是同一体,法律制度不能完全套用,因为相似而掩盖了真相,就会产生不同的议论。孔子说‘:道义是天下必须遵循的制度。’《礼记》说‘:道义是判断的凭证。’请陛下处理日常政务时,遇到对事情的处理有不同主张时,稍微多考虑一下,找到事情发生的原因理出头绪,那样就能确定如何裁决,并且能分辨疑问。”镒的话句句切中时弊,皇帝虽然接受他的主张,却不能施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