裔行元帅府于巩州。假如因为凤翔接近宋国边界,那么本路驻兵已经很多,只令总管辅助行帅事,与京兆、巩州相互前后照应,足够用来防备危急了。”宣宗同意他的意见。这年,去世。听到报丧,宣宗震惊痛悼,中止了朝见。追赠延安郡王,谥号忠正。正大三年(1226),在宣宗庙中为他礻付祭。
耿端义,字忠嗣,博州博平人。大定二十八年(1188)中进士。调任滑州军事判官,历任上洛县令,安化、顺义军节度判官,补任尚书省令史,升汾阳军节度副使,改任都转运司户籍判官,转任太常博士,升太常丞兼秘书郎,又升左司员外郎,历任太常少卿兼吏部员外郎,同修国史,户部郎中,河北东路按察副使,同知东平府事,充任山东安抚使。宣宗出任汾阳军,这时端义为副使。宣宗即位,召见他,询问时事,升翰林侍讲学士兼户部侍郎,没多久,拜任参知政事。
贞祐二年(1214),中都被围困,将帅都不肯出战。端义向皇帝说“:今天的忧患,是卫王开始的。士兵即使不可派遣,城中军官从都统到谋克不止一万多人,派这些人一出,或许可以达到目的。”建议终究没有实施。中都解围,端义请迁都南京。不久仆散端三表都说迁都事,于是宣宗主意决定了。这年,去世。宣宗中止朝见,给予办丧事的财物十分丰厚,并派使者祭奠安葬。
李英,字子贤,他的祖先是辽阳人,迁移到益都。明昌五年(1194)中进士第,调任淳化主簿、登州军事判官、封丘令。居父丧,守孝期满,调任通远令。民族部落的人拿百姓的东西不给钱,担心他们不定期来,就乘其不备捕获了他们,按法令判罪。补任尚书省令史。
大安三年(1211),皇帝召集三品以上的官商议军事,英上疏说:“商讨军队和作战的事一定要熟悉的,术虎高琪、乌古孙兀屯、纳兰亻瓜头、抹睰尽忠在先朝曾任过使一级的军职,可与他们商讨。其他人众说纷纭,恐怕耽误大计。”又说:“近来增建城廓,修缮防御高台,军事形势从中可知。山东、河北如不增大它们的接应支援,那国都成为孤城了。”没有答复。授任吏部主事。
贞祐初,代理左司都事,升监察御史。右副元帅术虎高琪征召他当经历官,于是写信对高琪说:“中都有居庸,好比秦有崤、函,蜀有剑门。近来撤去居庸士兵,我方强势就没有了。现在由地方豪强把守,朝廷应当派官员控制,这样丢失还不谋划,忠义之士将转为别人的了。”又说“:可安定抚慰宣德、德兴剩下的百姓,让他们从军。所在地自有旧时的储藏,足够用来供给,这样国家不费斗粮尺帛,安坐收取失去的关隘了。居庸离都城很近,好比都城的北门,却不能护卫,英实在感到羞愧。”高琪把他的信转给皇帝,马上被授为尚书工部员外郎,充任宣差都提控,居庸等关隘全都隶属朝廷了。
贞祐二年(1214)正月,乘夜与壮士李雄、郭仲元、郭兴祖等四百九十人出城,沿西山进到佛岩寺。令李雄等下山招募军民,半月得万余人。选择众人拥戴信服的人率领他们,诈称地方豪强,时常出战。受伤,被朝廷召还。任翰林待制,于是献上十策,内容大概说“:处中央来安定四方,委托亲近贤能的人防守中都,建立地方武装使它成为屏障来巩固关隘,集中人力用来防止不测,饲养马匹用来助长军威,爱惜庄稼来结交民心,明确赏罚来劝勉百官,挑选好郡守县令来收复郡县,合并州县来节省民力。”很多都实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