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对学士们讲话,感叹他们之中缺乏人才,参政守贞说:“王庭筠是个人才。”三年(1192),皇上召回庭筠,让他做了应奉翰林文字,命令他和秘书郎张汝方对书法、名画品评优劣并且分别定出等级,于是择出符合标准的有五百五十卷。
五年(1194)八月,圣上特意对执政官们说“:应奉王庭筠,朕打算把诏诰委托给他起草,他这个人才难道是容易得到的?最近党怀英写作《长白山册文》,特别不细致。听说文士中有不少嫉妒庭筠的人,不论他的文章却只看他的行止来诽谤他。读书人大抵好争论或互相结成朋党。往昔东汉的士人和宦官分裂,本来是不足怪的。如唐代牛僧孺、李德裕,宋代的司马光、王安石,都是读书人,然而他们互相排挤诽谤是为什么呢?”于是调王庭筠做了翰林修撰。
承安元年(1196)正月,因为赵秉文上书的事情牵连,被削官一品,责打六十棍,然后被解除职务,这件事记载在《秉文传》中。二年(1197),降职授予郑州防御判官。四年(1199),起用为应奉翰林文字。泰和元年(1201),又出任翰林修撰,当皇帝出巡秋山的护驾侍从,奉皇帝之命做诗三十多首,皇上很是赞赏他。第二年(1202)逝世,年仅四十七岁。皇上向来知道他贫穷,诏令有司赠钱八十万用来给他办丧事,收集整理他生平的诗文藏在秘阁。又把御制诗赐给他家,诗的引文说:“王遵古,朕之故人也。乃子庭筠,复以才选直禁林者首尾十年,今兹云亡,玉堂、东观无复斯人矣。”
王庭筠仪表秀美伟岸,善于说笑,表面看他好像傲慢尊贵,人们起初不敢与他接触。认识以后,感到他一脸和气,对你殷勤慰藉好像怕自己做的不够,只要你有一点可取之处,他就极口称赞,以后虽然有一百个对不起他,他也不忌恨你。与他交往的人像韩温甫、路元亨、张进卿、李公度,他引荐的人像赵秉文、冯璧、李纯甫,都是一时的名士,世人因此知道他们并赞许他们。
王庭筠做文章能道出所要讲的话,晚年诗律深严,写七言长篇尤其在险韵上功力不凡。著有《鑄辨》十卷,文集四十卷。庭筠的书法效法米元章,和赵氵风、赵秉文都是书法名家,在绘画上庭筠尤其擅长山水墨竹等等。
王庭筠的儿子叫曼庆,也能做诗并会书法,官做到行省右司郎中,自号“淡游”
王若虚,字从之,是藁城人。幼年聪明有悟性,就像往日是在文字之间成长的。承安二年(1197)选拔为经义进士。调往。。州任录事,历任管城、门山二县的县令,都有好的政绩,任满,老幼挽留送别,数日才得以成行。若虚被推荐任用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升为应奉翰林文字。被派出使夏国,回国后被授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任著作佐郎。正大初年(1224),完成了《宣宗实录》的编写,升迁平凉府判官。不久,奉诏做了左司谏,后来又转任延州刺史,入朝做直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