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城县知县。褚承亮随便答应下来,但不久就弃职而去。他七十岁时逝世,门人们私下称他为“玄贞先生”
褚承亮的儿子褚席珍,于正隆二年(1157)中了进士,在州县做官颇有声誉。
杜时升,字进之,是霸州信安人。时升博学,通晓天文,只是不肯进入仕途。承安年间和泰和年间,宰相屡次举荐时升,说是对他可以重用。时升对所亲近的人说“:我观察正北方赤气如血,东西横贯天空,天下应当大乱,大乱之后南北应该合成一统。消息是实是虚,循环往复没有头绪,考察往来变化,谁能违背天意呢?”在那时候,社会风俗奢侈萎靡,朝廷纪纲遭大破坏,世宗的基业已经衰败。时升于是南渡黄河,隐居在嵩、洛山中,跟他学习的人很多。用“伊洛之学”的理论教人大抵是从时升开始的。
正大年间,蒙古军进攻潼关,金军抗敌守关很是坚强,大家都争相祝贺,时升说“:蒙古大军都在秦、巩之间,如果借道从宋国进发,出襄、汉进入宛、叶,铁骑长驱势如风雨,没有高山大川阻挡他们,那么金国就成为土崩瓦解之势了。”很快,蒙古军果然从饶峰关涉襄阳出南阳,金兵战败于三峰山,汴京失守,一切都像时升所预料的那样。正大末年(1232),时升逝世。
宋可,字予之,是武陟县人。他的姑母嫁给了大族槁氏,在贞。。年间的战争中,丈夫和儿子都死于战乱。姑母把五十笏白金赠给宋可,宋可并不推辞,接受下来。后来,姑母继领了槁氏远族的一个孩子,带他回来探访娘家。宋可就摆了酒席聚会乡邻,对姑母说:“姑母以前赠金于我,我因为槁氏无子才接受下来。现在槁氏有了孩子,这金钱是槁氏的财产,而不是姑母您的,我有什么理由拿它呢?”于是,宋可叫妻儿抬出五十笏白金归还给姑母,乡里人因此十分敬重他。
没过多久,北国的军队进驻山阳,军中有人听说过宋可的声名,就探访到他的住处,把他的儿子抓走做人质,派人叫他去,说:“如果顺从我们,可以祸福同享。如果不从,你的儿子就得死掉了。”亲友们都劝宋可去,他全部谢绝,并说:“我有没有儿子,我儿子是死是活,这都是命中注定。我怎么能因为一个儿子,就放弃一生所奉守的信条呢!”以后,宋可终于因此没有了儿子。
王予可,字南云,是河东吉州人。他的父亲本来是一名军校,所以予可也曾经在军队注册。王予可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大病一场后忽然发狂,时间长了能拿起笔写诗文,并且说些世外的恍恍惚惚、令人费解的事。南渡以后,他家居住在上蔡、遂平、郾城之间,遇到文人学士,他就称人家是“大成将军”,在佛前他则称呼“谛摩龙什”,对道士就称呼“驺天玄俊”,对贵族游人则称呼“威锦堂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