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陛下思社稷之大计,采将相之善谋,勿听樊哙之空言,宜纳娄敬之逆耳。然 后训抚士卒,养育黔黎,积谷聚人,劝农习战,以俟国有九年之积,兵有十倍之, 主无内忧,民有余力,便可以观彼之变,待彼之衰,用己之长,攻彼之短,举无不 克,动必成功。此计之上者也,惟陛下熟思之。
七年夏,祖驾在鄴都,维翰自镇来朝,改授晋昌军节度使。少帝嗣位,征拜 侍中,监修国史。频上言请与契丹和,为上将景延广所否。明年,杨光远构契丹, 有澶渊之役,凡制敌下令,皆
于延广,维翰与诸相无所与之。及契丹退,维翰使 亲党受
于少帝者,密致自荐,曰:“陛下
制北方以安天下,非维翰不可。”少 帝乃
延广守洛,以维翰守中书令,再为枢密使、宏文馆大学士,继封魏国公。事 无
细,一以委之。数月之间,百度浸理。然权位既重,而四方赂遗,咸凑其门, 故仍岁之间,积货钜万,由是浇竞辈得以兴谤。未几,内客省使李彦韬、端明殿学 士冯玉皆以亲旧用事,与维翰不协,间言稍
。维翰渐见疏忌,将加黜退,赖宰相 刘昫李崧奏云:“维翰元勋,且无显过,不宜轻有
退。”少帝乃止。寻以冯玉为 枢密使,以分维翰之权。后因少帝微有不豫,维翰曾密遣中使达意于太后,请为皇 弟重睿择师傅以教
度使安重荣 上表请讨契丹。臣方遥隔朝阙,未测端倪。窃思陛下顷在并、汾,初罹屯难,师少 粮匮,援绝计穷,势若缀旒,困同悬磬。契丹控弦玉,跃
龙城,直度
山,径 绝大漠,万里赴难,一战夷凶,救陛下累卵之危,成陛下覆盂之业。皇朝受命,于 此六年,彼此通
,亭障无事。虽卑辞降节,屈万乘之尊,而庇国息民,实数万之 利。今者,安重荣表契丹之罪,方恃勇以请行;白承福畏契丹之
,将假手以报怨。 恐非远虑,有惑圣聪。
臣又以鄴都襟带山河,表里形势,原田沃衍,赋殷繁,乃河朔之名籓,实国 家之
屏。即今主帅赴阙,军府无人,臣窃思慢藏诲盗之言,恐非勇夫重闭之意, 愿回
虑,免起
谋。
希陛下暂整和銮,略谋巡幸。虽栉风沐雨,上劳于圣躬; 而杜渐防微,实资于睿略。省方展义,今也其时。臣受主恩
,忧国情切,智小谋 大,理浅词繁,俯伏惟惧于僭逾,裨补或希于万一,谨冒死以闻。
疏奏,留中不。
祖召使人于内寝,传密旨于维翰曰:“朕比以北面事之, 烦懑不快,今省所奏,释然如醒。朕计已决,卿可无忧。”
方今契丹未可与争者,有其七焉:契丹数年来最盛,侵伐邻国,吞灭诸蕃, 救援河东,功成师克。山后之名籓大郡,尽
封疆;中华之
甲利兵,悉归庐帐。 即今土地广而人民众,戎
备而战
多。此未可与争者一也。契丹自告捷之后,锋 锐气雄;南军因败衄已来,心沮胆怯。况秋夏虽稔,而帑廪无余;黎庶虽安,而贫 敝益甚;戈甲虽备,而锻砺未
;士
虽多,而训练未至。此未可与争者二也。契 丹与国家,恩义非轻,信誓甚笃,虽多求取,未至侵凌,岂可先发衅端,自为戎首。 纵使因兹大克,则后患仍存;其或偶失沈机,则追悔何及。兵者凶
也,战者危事 也,苟议轻举,安得万全。此未可与争者三也。王者用兵,观衅而动。是以汉宣帝 得志于匈
,因单于之争立;唐太宗立功于突厥,由颉利之不
。今契丹主抱雄武 之量,有战伐之机,
族辑睦,蕃国畏伏,土地无灾,孳畜繁庶,蕃汉杂用,国无 衅隙。此未可与争者四也。引弓之民,迁徙鸟举,行逐
草,军无馈运,居无灶幕, 住无营栅,便苦涩,任劳役,不畏风雷,不顾饥渴,皆华人之所不能。此未可与争 者五也。契丹皆骑士,利在坦途;中国用徒兵,喜于隘险。赵魏之北,燕蓟之南, 千里之间,地平如砥,步骑之便,较然可知。国家若与契丹相持,则必屯兵边上。 少则惧
敌之众,固须
以自全;多则患飞輓之劳,必须逐寇而速返。我归而彼 至,我
而彼回,则禁卫之骁雄,疲于奔命,镇、定之封境,略无遗民。此未可与 争者六也。议者以陛下于契丹有所供亿,谓之耗蠹;有所卑逊,谓之屈辱。微臣所 见,则曰不然。且以汉祖英雄,犹输货于冒顿;神尧武略,尚称臣于可汗。此谓达 于权变,善于屈伸,所损者微,所利者大。必若因兹
构,遂成衅隙,自此则岁岁 征发,日日转输,困天下之生灵,空国家之府藏,此为耗蠹,不亦甚乎!兵戈既起, 将帅擅权,武吏武臣,过求姑息,边籓远郡,得以骄矜,外刚内柔,上陵下替,此 为屈辱,又非多乎!此未可与争者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