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在长兴三年(932)冬,契丹入侵云中,朝廷将令大将镇守太原,当时石敬瑭任六军副使,因为秦王李从荣多行不法,石敬瑭恳求到地方上任职,很想去太原。而朝中大臣因为石敬瑭正掌握兵权,难以决定让他去太原。一天,明宗气愤大臣久议不决,范延光、赵延寿等无言以对,退回枢密院,一同议定这事,正准备让康义诚去。这时李崧地位极低,却站出来请求说:“朝廷重兵大多在北方,须派重臣作为主帅,以我所见,非石太尉不可。”恰逢明宗派宫廷使者催促这件事,大家于是听从李崧的提议。第二天,石敬瑭在接受太原之命后,派心腹向李崧致意说:“君造七级浮屠,还望善始善终做成最后的塔顶啊。”可见其感激之深。
到清泰末年,晋高祖石敬瑭攻入洛阳,李崧与吕琦一起逃窜隐藏在伊阙的乡民家里。十来天后,晋高祖征召李崧为户部侍郎,主持户部工作,一个多月后,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与桑维翰同兼枢密使。桑维翰镇守相州,不久,废除枢密院,将事务归于中书省管理,李崧加封为尚书右仆射。晋少帝继位,重新任桑维翰为枢密使,命李崧兼管三司。不久,代替桑维翰为枢密使,与冯玉合作掌管枢密事务。开运末年,李崧、冯玉误信契丹人的欺诈,进攻瀛州、莫州,在中渡之战中其奸计而战败。契丹攻陷京城后,赵延寿、张砺一直称赞李崧的才干,契丹国主优待他,任李崧为太子太师,兼任枢密使。契丹国主曾对身边的人说:“我攻破南朝,仅得到李崧一人而已。”李崧跟随契丹人北迁,后留在镇州。
汉高祖平定汴、洛,就将李崧的房屋赐给苏逢吉,李崧家中以前收藏的财宝,都归苏逢吉所有。那年秋天,镇州人赶走了契丹麻答,李崧与冯道、和凝等十多人回到京城,李崧被授予太子太傅。李崧对朝中的权贵,谦恭迎合,未曾拂逆他们的意思。李崧干脆将自己房产契券都给了苏逢吉,苏逢吉不悦。李崧的两位弟弟李屿、李山义,贪杯无识,与杨。。、苏逢吉的子弟在酒席之间,时常提到被剥夺的房产一事,被苏逢吉知悉。有位叫葛延遇的部下,拖欠李屿商船的资财,李屿鞭打他,逼他交还所欠资财,遇上同伙李澄也服侍苏逢吉,葛延遇夜晚在李澄家寄宿,告诉他李屿催逼的情况,于是两人在一夜间串通告发李崧叛逆。苏逢吉看完状词后交给史弘肇,那天苏逢吉派官员将李崧叫到家里,从容地谈到葛延遇告发之事,李崧将幼女托付给苏逢吉,苏逢吉派人送李崧到侍卫监狱。上路后,李崧气愤地说“:自古以来没有不灭亡的国家,没有不死的人。”当被狱吏审讯时,李崧自己捏造罪行认罪,全家遇害,老少全抛尸街头,人家都认为死得冤枉。李崧与徐台符同学而友善,乾佑三年(950)秋,徐台符梦见李崧对他说:“我的横冤,还得您向皇上申诉啊。”当苏逢吉、史弘肇被杀,那砍头示众的地方,就正是李崧被诛的地方,不久,葛延遇、李澄也被诛杀。
苏逢吉,长安人。父亲叫苏悦。苏逢吉母亲去世得早,苏悦没有再娶时,身边没有服侍的人。苏悦特别爱喝酒,虽然酒量不大,但整天都要有酒润口。别人做的饭菜,都不能称他心意,要等逢吉下厨煮饭炒菜,他才肯拿起筷子。苏悦当初在蜀国做官,官位升到朝廷大臣,苏逢吉开始学习文章时,曾经代他父亲撰写文辞。苏悦曾任汉高祖从事,很受礼遇。因而从容地推荐逢吉说“:老夫我已年高了,才智器识没有可取的地方。我儿子逢吉粗浅地学过执笔行文,性情又恭顺忠诚,如您不在意他像猪狗一样卑贱低微,我愿让他在您身边奉侍。”高祖召见苏逢吉,因为他精灵聪明,高祖很喜爱他。不久,即擢升为宾佐,凡有谋划商议,他就站在高祖旁边奉侍。高祖一向严肃刚毅,到镇守太原时,地位高名声大,幕僚们很少能见上他一面,只有苏逢吉每天在高祖身边侍候。枢密院和中书府的文件档案,堆满了桌子板凳,身边的人都不敢轻易地转交给高祖,苏逢吉常把它藏在怀里或衣袖中,等高祖脸色欢愉时就请示他,大都能得到高祖的认可。
高祖在太原建立年号时,苏逢吉从节度判官迁升为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高祖御驾到达汴京,朝廷各官府的众多事务,苏逢吉都引为己任,参与决定处理,发表自己的意见,虽然有被认可有被否定的,但事情从不拖延。这时翰林学士李涛优裕从容地侍候高祖,谈到霸府两处相位,官秩还不高,苏逢吉立即被提升为吏部尚书,不久,转任左仆射,监修国史。跟随征伐杜重威到邺都城下,多次乘着喝醉了酒去侮辱后来的周太祖郭威。到高祖病情严重时,苏逢吉与杨。。、史弘肇等同在高祖卧榻旁边接受遗命。李涛与苏逢吉攀论外甥与舅舅的亲戚关系,两人很合得来,李涛进登相位,苏逢吉出了大力。后李涛递上奏章,请求调出两位枢密使到地方镇守州府,汉隐帝大怒,罢免李涛相位,勒令他回老家赋闲,当时舆论怀疑李涛是听信了苏逢吉的馊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