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列传六(4/7)

不言,夫人问,须言之。思绾者虽贱类,审 观其状貌,真乱臣贼子,恨位下未有朕迹,不然,除去之,可也。”夫人曰:“既 不能除去,何妨以小惠啖之,无使衔怨。”自后夫人密遣人令思绾之妻来参,夫人 厚以衣物赐之,前后与钱物甚多。及汉朝,公以上将军告老归雍。未久,思绾过雍, 遂闭门据雍城叛,衣冠之族,遭涂炭者众,公全家免祸。终以计劝思绾纳款,遂拔 雍城。思绾然之,即令让能为章表,遣牙将刘成琦入朝。制授思绾华州留后、检校 太保,以常彦卿为虢州刺史,遣内臣赍官告国信赐之。既受命,迟留未发。郭从义、 王峻等筹之曰:“狼子野心,终不可用,留之必贻后悔耳!”既而从义、王峻等缓 辔入城,陈列步骑至牙署,遣人召思绾曰:“太保登途,不暇出祖,对饮一杯,便 申比别。”思绾至,则执之,遂斩于市,并族其家。《东都事略-郭从义传》云: 思绾困甚,从义遣人诱之,佯许以华州节钺。思绾信之,遂开门送款,从义入城, 思绾谒见,即遣武士执之。思绾临刑,市人争投瓦石以击之,军吏不能禁。是日, 并部下叛党新授虢州刺史常彦卿等五百余人并诛之。籍思绾家财,得二十余万贯, 入于官。始思绾入城,丁口仅十余万,及开城,惟余万人而已,其饿殍之数可知矣。

部分译文

杜重威,他的祖先是朔州人,近世搬家到太原。祖父杜兴,是振武军牙将。父亲杜堆金,服事后唐武皇李克用,担任先锋使。杜重威年少服事后唐明宗李嗣源,从护圣军校升任防州刺史。他的妻子就是后晋高祖石敬瑭的妹妹,被封为宋国大长公主。天福初年,晋高祖命令杜重威在京城掌管禁军,又兼任朝外的舒州刺史。天福二年(937),张从宾挑起祸乱,占据汜水,晋高祖派遣杜重威与侯益领军攻破他,因功被授潞州节度使。杜重威与杨光远迫使范延光在邺城投降,杜重威改任许州节度使,兼任侍卫亲军马步军副指挥使,不久加封同平章事。又不久,调任镇守郓州,迁升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当镇州的安重荣起兵向京城进攻时,高祖命令杜重威抵御他,在宗城打败安重荣。安重荣逃奔据守常山,杜重威旋即又攻克了常山城,砍下安重荣的头送往京城,因此担任成德军节度使,所缴获的安重荣的家财以及常山公有的财物,全部归为己有。晋高祖明知此事但不过问。到镇州后,又加紧搜刮人民,在税收外增加赋贡,境内的人民都深受其苦。

晋少帝即位,与契丹断绝了友好关系,契丹国主连年攻打晋国,杜重威仅仅闭城自守。辖区内的城邑一个接一个被攻陷,一境生灵遭受杀戮,杜重威身为一方大员,不曾派出一兵一卒营救他们。常有敌人骑兵几十人驱赶汉人千万人经过他的城下,如入无人之境,杜重威仅登上城上的矮墙眼睁睁地望着,毫无拦截抢救的意思。开运元年(944)秋天,加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二年,率领大军攻下泰州、满城、遂城。契丹国主从古北口调回军队,追击晋朝部队,杜重威等人被打得狼狈而回,到阳城,被契丹军队围困。恰逢遇上猛烈的大风,士兵们情绪激愤,符彦卿、张彦泽等带领士兵四面出击,敌军被打得四处逃散,各位将领要追击败敌,杜重威却说:“遇上强敌而能保全性命就是万幸了,还能指望更大的福佑吗!”于是集合部队赶回常山。在这之前,杜重威在州内搜刮钱财,官吏百姓大受其害,人心都怨恨他,再加上境内衰败困乏,十户家庭就有九户空无一人,杜重威因而不想呆在这里,接连向皇上进表请求调回朝廷,不等皇上答应就急忙上路回京,朝廷认为边境重镇,主帅擅自离开,如果有长奔突袭将会失去抵抗防守,但又不能把杜重威怎么样,只是立即让马全节接替他,而将他任命为邺都留守。这时镇州军粮供应不上,派遣殿中监王钦祚到邺州协议购买,杜重威家里有十万多斛粟谷,王钦祚于是登录下来报告朝廷,朝廷用数万匹绢布给杜重威,以抵偿征用粟谷的价值。杜重威大为生气说“:我又不是反叛逆贼,怎么能没收我的粮食呢!”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