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甲之次第,不劳尽谕,必想具 知。近者金陵使人,继来行阙,追悔前事,委质大朝,非无谢咎之辞,亦有罢军之 请,但以南邦之土地,本中夏之封疆,苟失克复之期,大辜朝野之望,已兴是役, 固不徒还,必若自淮以南,画江为界,尽归中国,犹是远图。所云愿为外臣,乞比 湖、浙,彼既服义,朕岂忍人,必当别议封崇,待以殊礼。凡尔将佐,各尽乃心, 善为国家之谋,勉择恆久之利。
初,李景遣钟谟、李德明奉表至行阙,使人面奏云:“本国主愿割寿、濠、泗、 楚、光、海六州之地,归于大朝。”帝志在尽取江北诸郡,不允其请。使人见王师 急攻寿阳,李德明奏曰:“愿陛下宽臣数日之诛,容臣自往江南,取本国表,尽献 江北之地。”帝许之,乃令李德明、王崇质赍此书以赐李景。
夏四月甲子,以徐州节度使武行德为濠州城下行营都部署,以前邓州节度使候 章为寿州城下水寨都部署。己巳,车驾发寿春,循淮而东。辛未,扬州奏,江南大 破两浙军于常州。初,两浙钱俶承诏遣部将率兵攻常州,为江南大将陆孟俊所败, 将佐陷没者甚众,李景亦以表闻。乙亥,驻跸于濠州城下。丁丑,扬州韩令坤破江 南贼军于州之东境,获大将陆孟俊。今上表大破江南军于六合,斩首五千级。时李 景乘常州之捷,遣陆孟俊领兵迫泰州,王师不守,韩令坤欲弃扬州而回。帝怒,急 遣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帅亲兵往援之,又命今上领步骑二千人屯于六合。俄而陆孟 俊领其徒自海陵抵扬州,令坤迎击,败之,生擒孟俊。李景遣其弟齐王达率大众由 瓜步济江,距六合一舍而设栅。居数日,乃弃栅来迫官军。今上麾兵以击之,贼军 大败,余众赴江溺死者不可胜纪。己卯,韩令坤奏,败楚州贼将马在贵万余众于湾 头堰,获涟州刺史秦进崇。丙戌,以宣徽南院使向训为权淮南节度使,充沿江招讨 使;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充沿江副招讨使。《宋史-向拱传》:扬州初平, 南唐令境上出师谋收复,韩令坤有弃城之意,即驿召拱赴行在,拜淮南节度使,依 前宣徽使兼沿江招讨使,以令坤为副。时周师久驻淮阳,都将赵晁、白延遇等骄恣 横暴,不相禀从,惟务贪滥,至有劫人妇女者。及拱至,戮其不法者数辈,军中肃 然。丁亥,车驾发濠州,幸涡口。己丑,以前湖南节度使马希崇为左羽林统军。
五月壬辰朔,以涡口为镇淮军。戊戌,车驾还京,发涡口。马令《南唐书》: 天子驻于涡口,犹欲再幸扬州,宰相范质以师老泣谏,乃班师。乙卯,上至自淮南, 诏赦都下见禁罪人。丁巳,陈州节度使王令温卒。戊午,以江南伪命东都副留守、 工部侍郎冯延鲁为太府卿。己未,太子宾客于德辰卒。辛酉,诏:“天下公私织造 布帛及诸色匹段,幅尺斤两,并须依向来制度,不得轻弱假伪,犯者擒捉送官。
六月甲子,以凤翔节度使王景为秦州节度使,兼西面沿边都部署;以宣徽南院 使、陈州节度使向训为淮南节度使,依前南院宣徽使,加检校太尉;以曹州节度使 韩通为许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尉;以亳州防御使王全斌为陇州防御使,遥领利州昭 武军两使留后。丙寅,许州王彦超移镇永兴军,邓州田景咸移镇鄜州。御史中丞杨 昭俭、知杂侍御史赵砺、侍御史张纠并停任,坐鞫狱失实也。丁卯,以翰林学士、 户部侍郎陶穀为兵部侍郎,充翰林学士承旨;以水部员外郎知制诰扈载、度支员外 郎王著,并本官充翰林学士;以给事中高防为右散骑常侍;以前都官郎中、知制诰 薛居正为左谏议大夫,充昭文馆学士,判馆事。壬申,曲赦淮南道诸州见禁罪人, 自今年六月十一日已前,凡有违犯,无问轻重,并不穷问。先属江南之时,应有非 理科徭,无名配率,一切停罢云。戊寅,以右卫上将军扈彦珂为太子太师致仕。庚 辰,以西京留守王晏为凤翔节度使。戊子,升赡国军为滨州。淮南道招讨使李重进 奏,寿州贼军攻南寨,王师不利。先是,诏步军都指挥使李继勋营于寿州之南,攻 贼垒。是日,贼军出城来攻我军,破栅而入,其攻城之具并为贼所焚,将士死者数 百人。李重进在东寨,亦不能救。时城坚未下,师老于外,加之暑毒,粮运不继。 李继勋丧失之后,军无固志,诸将议欲退军,赖今上自六合领兵归阙,过其城下, 因为驻留旬日,王师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