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已,乃宽之。景思曰:“使但械系送 我入京。”先是,景思别有纪纲王知权者,在京,闻景思被诬,乃见史宏肇曰: “唐景思赤心为国,某服事三十年,孝于父母,义于朋友,被此诬罔,何以伸陈。 某请先下狱,愿公追劾景思,免至冤横。”宏肇愍之,令在狱,日与酒食。景思既 桎梏就路,颍、亳之人随至京师,众保证之。宏肇乃令鞫告事者,具伏诬陷,即斩 之,遂奏释景思。
显德初,河东刘崇帅众来寇,世宗亲总六师以御之。及阵于高平,景思于世宗 马前距踊数四,且曰:“愿赐臣坚甲一联,以观臣之效用。”世宗由是知其名,因 以高平阵所得降军数千人,署为效顺指挥,命景思董之,使于淮上。三年春,世宗 亲征淮甸,景思继有战功,乃命遥领饶州刺史。未几,改授濠州行刺史,令帅众攻 围濠州。四年冬,因力战,为贼锋所伤,数日而卒。世宗甚悯之,诏赠武清军节度 使。
史臣曰:自古为人臣者,望重则必危,功崇则难保,自非贤者,畴能免之。况 王鄴帅昧明哲之规,周太祖乃雄猜之主,欲无及祸,其可得乎!自福进而下,皆将 帅之英也,拥旌作翰,谅亦宜然。惟彦超以捍寇而没,可不谓忠乎!
部分译文
王殷,瀛州人。曾祖王昌裔,为瀛州别驾从事使。祖父王光,为沧州教练使,因此以沧州为家。唐朝末年,幽州、沧州大乱,王殷的父亲王咸圭,避乱南迁,因而投奔魏州军中。王殷自己说出生在魏州的开元寺,长大后参军,逐渐升为偏将。后唐同光末年,任华州马步军副指挥使,因而安家华州。天成年间,调任灵武都指挥使。清泰年间,张令昭占据邺城反叛,王殷跟随范延光讨伐他,王殷带头冒着弓矢炮石,首先登上城墙,因功授予祁州刺史,不久改任原州刺史。王殷本性谦恭好礼,服事母亲因孝顺而闻名,每当与别人结交时,来去都要首先禀告母亲,母亲不答应,王殷就必不往来,即使在军旅之中,交游也不芜杂。当他做刺史时,政事稍为不佳,母亲觉察后,就要王殷站在堂前,责问并用棍子打他。
后晋天福年间,王殷服母丧,不久晋高祖诏令王殷除丧任职,担任宪州刺史,王殷呈上奏章推辞说:“臣是一位末将,出入对国家都无关紧要。臣本是北地人,遭逢国家战乱,从小遭遇丧父之痛,靠母亲抚养训导,才得以长大成人,我不忍心这么快就脱下丧服,远离母亲的坟墓,叩请皇上准许我服完母丧。”晋高祖嘉奖他的孝行并答应了他。晋少帝即位,正逢上王殷服丧期满,便召王殷典掌禁军,后迁升到奉国右军都指挥使。
后汉高祖登上帝位,王殷跟随高祖到邺下讨伐杜重威,王殷与刘词都身先士卒奋力战斗,被箭射中了头部,很久,才从口中取出折断了的箭头,因此汉高祖表彰他。乾佑末年,迁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遥任夔州节度使,遇上契丹侵犯边境,派王殷领兵屯守澶州。到李业等人作乱时,汉隐帝下密诏令澶州主帅李洪义谋害王殷,李洪义怕事情不能成功,反将事变告诉王殷,王殷与李洪义共同派人到邺都,请周太祖郭威赴京平定内乱。王殷跟从太祖平定京师,被授予侍卫亲军都指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