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列传七(3/3)

部郎 中致仕。

世宗之北征也,命为东京副留守。车驾回自河东,世宗以艰于国用, 乃以范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判三司。《册府元龟》载:世宗即位,七月癸巳,制曰: “朕自履宸极,思平泰阶,出一令虑下民之未从,行一事惧上穹之罔祐,晨兴夕惕, 终岁于兹。虽礼让渐闻兴行,而风雨未之咸若,岂刑政之所阙,而德教之未孚哉! 由是进用良臣,辅宣皇化,虽朕志先定,亦舆情具瞻,爰择佳辰,诞敷明命。枢密 院直学士、中大夫、尚书工部侍郎、上柱国、晋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 鱼袋范,昔佐先帝,每罄嘉谟,逮事眇躬,愈倾忠节,奉上得大臣之体,检身为君 子之儒。一昨戎辂亲征,皇都是守,赞勋贤于留府,副征发于行营,军政所需,国 用无阙。今则灵台偃革,宣室图功,思先朝欲用之言,成圣考得贤之美,俾参大政, 仍掌利权。尔其明听朕言,往敷洪化,予欲则垂象而清品汇,尔则顺天道以序彝伦, 余欲恤刑名而息战争,尔则谨宪章而恢庙略。天人之际悬合,军民之事罔渝,则国 相之尊,非尔孰处,邦计之重,惟材是臧。勉思倜傥以致君,勿效因循而保位,伫 闻成绩,用副虚怀。可正议大夫、中书侍郎平章事,判三司。

范为人厚重刚正, 无所屈挠,然理繁治剧,非其所长,虽悉心尽瘁,终无称职之誉。世宗知之,因其 有疾,乃罢司计。寻以父丧罢相东归。显德三年冬,以疾卒于乡里。优诏赠侍中, 官为立碑焉。

史臣曰:夫以稽古之力,取秉钧之位者,岂常人乎!然文纪耽于货殖,裔孙伤 于龌龊,则知全其德者鲜矣。如成绩之文采,元锡之履行,景范之纯厚,皆得谓之 君子儒矣。以之爰立,何用不臧。

部分译文

卢文纪,字子持,京兆万年人。后唐长兴末年,任太常卿。卢文纪相貌魁武伟岸,声音高昂清朗,对答响亮铿锵,饮食量大。奉命出使川蜀,经过岐下,当时唐末帝为岐下主帅,以主人的身分礼遇接待他,观察卢文纪的仪态志趣,招待颇为周到热情。清泰初年,中书省缺宰相,末帝在朝臣中寻找,身旁臣子说:“我们看见一班朝廷中有名望,当授以重任的,不过姚岂页、卢文纪、崔居俭而已。”又比较过三人的文才德行,更不知如何是好。末帝于是将当时多位有清名的高官姓名写在纸条上,投进琉璃瓶中,在月夜焚香,向上天祷告祈求,第二天一早用筷子挟纸团,第一下就挟到了写有卢文纪名字的纸团,其次就是姚岂页。末帝早希望如此,便欣然任命他们,授卢文纪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与姚岂页一同登上相位。当时朝廷在战乱之后,国家刚刚安宁,外有寇兵入侵,内有强臣在境。卢文纪身处国家中枢之地,却没有治国安邦的大计,所谈论的是所憎朋党的小过失,所纠查的是选举任免的小事情。当时有叫史在德的蜀人任太常丞,进入权贵要人家庭,评论比较朝廷众官,多有讥讽抨击,呈上奏章说:“文武两班官员,应选择有才干的人提拔使用。现有的军都将校和朝廷士大夫,请均加以审核考察,分别删汰,有才干的提拔任用,无能平庸的罢免屏弃,不限于名位的高低。”奏疏上到中书省,卢文纪认为这是非议自己,非常生气,召来谏议大夫卢损写成答复的公文,文辞意义混乱芜杂,被众人讥笑。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