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志四(4/4)

书窦 贞固等议云:“按《礼记-王制》云:“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疏云: “周制之七庙者,太祖及文王、武王之祧,与亲庙四。太祖,后稷也。”又云: “天子七庙,皆据周也。有其人则七,无其人则五。”至于光武中兴及历代多立六 庙或四庙,盖建国之始,未盈七庙之数。又按《郊祀录》王肃云:“德厚者流泽广, 天子可以事六代之义也。”今欲请立高祖已下四亲庙。又自古圣王,祖有功,宗有 德,即于四亲庙之外,祖功宗德,不拘定数。今除四亲庙外,更请上追高皇帝、光 武皇帝,更立六庙。”从之。《文献通考》:庄宗、明宗既舍其祖而祖唐之祖矣, 及敬瑭、知远崛起而登帝位,俱欲以华胃自诡,故于四亲之外,必求所谓始祖而祖 之。张昭远之言,议正而词伟矣。至汉初,则段颙、窦贞固之徒,曲为谄附,乃至 上祖高、光,以为六庙云。

周广顺元年正月,中书门下奏:“太常礼院议,合立太庙室数。若守文继体, 则魏、晋有七庙之文;若创业开基,则隋、唐有四庙之议。圣朝请依近礼,追谥四 庙。伏恐所议未同,请下百官集议。”太子太傅和凝等议:“请据礼官议,立四亲 庙。”从之。《五代会要》:和凝议曰:“恭以肇启洪图,惟新黄屋。左宗庙而右 社稷,率由旧章;崇祖祢而辨尊卑,载于前史。虽质文互变,义趣各殊,或观损益 之规,或系兴隆之始。陛下体元立极,本义祖仁,开变家成国之基,遵奉先思孝之 道,合据礼官议,立四亲庙,以叶前文。”从之。

其年四月,中书门下奏: “太常礼院申,七月一日,皇帝御崇元殿,命使奏册四庙。准旧仪,服兗冕即座, 太尉引册案入,皇帝降座,引立于御座前南向,中书令奉册案进,皇帝搢珪捧授, 册使跪受,转授舁册官,其进宝授宝仪如册案。臣等参详,至时请皇帝降阶授册。” 从之。

三年九月,将有事于南郊,议于东京别建太庙。时太常礼院言:“准洛京庙室 一十五间,分为四室,东西各有夹室,四神门,每方屋一间,各三门,戟二十四, 别有斋宫神厨屋宇。准礼,左宗庙,右社稷,在国城内,请下所司修奉。”从之。 其月,太常礼院奏:“迎太庙社稷神主到京,其日未审皇帝亲出郊外迎奉否。检讨 故事,元无礼例,伏请召三省官集议。”敕:“宜令尚书省四品以上、中书门下五 品已上同参议。”司徒窦贞固、司空苏禹珪等议:“按吴主孙休即位,迎祖父神主 于吴郡,人祔太庙,前一日出城野次,明日常服奉迎,此其例也。”遂署状言车驾 出城奉迎为是,请下礼仪使草定仪注。至十月,礼仪使奏:“太祖神主将至,前一 日仪仗出城掌次,于西御庄东北设神主行庙幄幕,面南。其日放朝,群臣早出西门, 皇帝常服出城诣行宫,群臣起居毕,就次。神主将至,群臣班定,皇帝立于班前。 神主至,太常卿请皇帝再拜,群臣俱拜。神主就行庙幄幕座,设常馔,群臣班于神 幄前。侍中就次,请皇帝谒神主。既至,群臣再拜,皇帝进酒毕再拜,群臣俱拜。 皇帝还幄,群臣先赴太庙门外立班,俟皇帝至起居。俟神主至,群臣班于庙门外, 皇帝立于班前,太常卿请皇帝再拜,群臣俱拜。皇帝还幄,群臣就次,宫闱令安神 主于本室讫,群臣班于庙庭。太常卿请皇帝于四室奠飨,逐室皇帝再拜,群臣俱拜。 四室祔飨毕,皇帝还宫。前件仪注,望付中书门下宣下。”从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