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一百零三(2/7)

臣前所谓“豪猾逾检,繇中外之法殊”者,以其官禁不一也。臣谨秋》, 齐桓公盟诸侯

籓臣跋扈。 有不达人臣大节,而首者将以安君为名;不究《秋》之微,称兵者在逐恶为义。 则典刑不繇天,征伐必自诸侯,此海内之将也。故樊哙排闼而雪涕,袁盎当车 而抗辞,京房发愤以殒,窦武不顾而毕命,此皆陛下明知之矣。臣谨秋》, 晋狐姑杀父,书襄公杀之者,以其君漏言也。襄公不能固重之机,父所 以及残贼之祸,故《秋》非之。夫上漏其情,则下不敢尽意;上其事,则下不 敢尽言。故《传》有造膝诡辞之文,《易》有失害成之戒。今公卿大臣,非不 为陛下言之,虑陛下不能用也。忽而不用,必其言,臣下既言而不行,必婴其祸; 适足钳直臣之,而重臣之威。是以尽其言则有失之惧,尽其意则有害成 之忧,裴回郁,以须陛下悟,然后尽其启沃。陛下何不听朝之余,时御便殿, 召当世贤相老臣,访持变扶危之谋,求定倾救之术,邪之路,屏亵狎之臣, 制侵陵迫胁之心,复门扫除之役,戒其所宜戒,忧其所宜忧。既不得治其前,当 治于后;不得正其始,当正其终。则可以虔奉典谟,克承丕构,终任贤之效,无宵 旰之忧矣。

臣前所谓“吏多端,本乎选用失当”者,繇国家取人不尽其材、任人不明其 要故也。今陛下之用人也,求其声而不求其实,故人之趋也,务其末而不务其本。 臣愿考课之实,定迁序之制,则多端之吏息矣。

臣前所谓“国廪罕蓄,本乎冗尚繁”者。臣谨秋》:“臧孙辰告籴于 齐。”《秋》讥其无九年之蓄,一年不登而百姓饥。臣愿斥游惰之人以笃耕, 省不急之费以赡黎元,则廪蓄不乏矣。

臣前所谓“救灾旱在乎致诚”者。臣谨秋》,鲁僖公一年之中,三书 “不雨”者,以其人君有恤人之志也;文公三年之中,一书“不雨”者,以其人君 无闵人之心也。故僖致诚而旱不害,文无恤闵而变则成灾。陛下有闵人之志,则 无成灾之变矣。

臣前所谓“追踪三五,绍复祖宗,宜鉴前古之兴亡,明当时之成败”者。臣闻 尧、禹之为君而天下大治者,以能任九官、四岳、十二牧,不失其举,不贰其业, 不侵其职,居官唯其能,左右唯其贤,元凯在下虽微而必举,四凶在朝虽而必诛, 考其安危,明其取舍。至秦二世、汉元成,咸愿措国如唐、虞,致如尧、舜,而 终败亡者,以其不见安危之机,不知取舍之,不任大臣,不辨人,不亲忠良, 不远谗佞也。伏惟陛下察唐、虞之所以兴,而景行于前;鉴秦、汉之所以亡,而戒 惧于后。陛下无谓庙堂无贤相,庶官无贤士,今纪纲未绝,典刑犹在,人谁不为王臣,致时为升平?陛下何忽而不用邪?又有居官非其能,左右非其贤,恶如 四凶,诈如赵如恭、显,陛下何惮而不去邪?神固有归,天命固有分,祖 宗固有灵,忠臣固有心,陛下其念之哉!昔秦之亡也,失于暴;汉之亡也,失于 微弱。暴则臣畏死而害上,微弱则臣窃权而震主。臣伏见敬宗不虞亡秦之祸, 不翦其萌。伏惟陛下轸亡汉之忧,以杜其渐,则祖宗之洪业可绍,三五之遐轨可 追矣。

臣前所谓“人之化也,在脩己以先之”,臣闻德以脩己,教以导人。脩之也, 则人不劝而自立;导之也,则人不教而率从。君政之必行也,故以先之; 人之从化也,故以御之。今陛下先之以而政未必行,御之以而人未从化,岂 立教之旨未尽其方邪?夫立教之方,在乎君以明制之,臣以忠行之。君以知人为明, 臣以正时为忠。知人在任贤而去邪,正时则固本而守法。贤不任则重赏不足以劝善, 邪不去则严刑不足以禁非,本不固则人,法不守则政散,而教之必至,化之必 行,不可得也。陛下能斥邪而不私其左右,举贤正而不遗其疏远,则化浃朝廷矣。 人而敦本,分职而奉法,脩其以及其人,始于中而成于外,则化行天下矣。

臣前所谓陛下“心有所未达,以下情而不能上通;行有所未孚,以上泽壅而 不得下浃”;且百姓有涂炭之苦,陛下无繇而知;陛下有惠之心,百姓无繇而信。 臣谨秋》书“梁亡”不书“取”者,梁自亡也,以其思虑昏而耳目,上 恶政,人为寇盗,皆不知其所以,终自取其灭亡也。臣闻国君之所以尊者,重其社 稷也;社稷之所以重者,存其百姓也。苟百姓不存,则虽社稷不得固其重;社稷不 重,则人君不得保其尊。故治天下者,不可不知百姓之情。夫百姓者,陛下之赤, 陛下宜令慈仁者视育之,如保傅焉,如哺焉,如师之教导焉。故人之于上也,恭 之如神明,之如父母。今或不然,陛下亲近贵幸,分曹建署,补除卒吏,召致宾 客,因其货贿,假以声势;大者统籓方,小者为守牧,居上无清惠之政而有饕餮之 害,居下无忠诚之节而有欺之罪。故人之于上也,畏之如豺狼,恶之如仇敌。今 海内困穷,散,饥者不得,寒者不得衣,鳏寡孤独不得存,老幼疾病不得 养,加以国权兵柄颛于左右,贪臣聚敛以固吏因缘而法,冤痛之声,上达 于九天,下于九泉,鬼神为之怨怒,为之愆错。君门万重,不得告诉,士人 无所归化,百姓无所归命。官人贫,盗贼并起,土崩之势,忧在旦夕。即不幸因 之以病疠,继之以凶荒,陈胜、吴广不独起于秦,赤眉、黄巾不独生于汉,臣所以 为陛下发愤扼腕、痛心泣血也。如此则百姓有涂炭之苦,陛下何繇而知之乎?陛下 有惠之心,百姓安得而信之乎?使陛下行有所未孚,心有所未达,固其然也。臣 闻汉元帝即位之初,更制七十余事,其心甚诚,其称甚。然纪纲日紊,国祚日衰, 宄日,黎元日困,繇不能择贤明而任之,失其柄也。自陛下即位,忧勤兆庶, 屡降德音,四海之内,莫不抗首而长息,自喜复生于死亡之中也。伏惟陛下慎终如 始,以四方之望。诚能揭国柄以归于相,持兵柄以归于将,去贪臣聚敛之政,除 吏因缘之害,惟忠贤是近,惟正直是用,内便僻无所听焉。选清慎之官,择仁 惠之长,之以利,煦之以和,教之以孝慈,导之以德义,去耳目之,通上下之 情,俾万国康,兆庶苏息,即心无不达,而行无不孚矣。

臣前所谓“气之和也,在遂其以导之”者,当纳人于仁寿也。夫人之仁 寿也,在立制度,脩教化。夫制度立则财用省,财用省则赋敛轻,赋敛轻则人富矣; 教化脩则争竞息,争竞息则刑罚清,刑罚清则人安矣。既富矣,则仁义兴焉;既安 矣,则寿考至焉。仁义之心于下,和平之气应于上,故灾害不作,休祥存臻,四 方底宁,万咸遂矣。

臣前所谓“广播在乎视力”者。臣谨秋》:“君人者必时视民之所 勤。人勤于力则功筑罕,人勤于财则贡赋少,人勤于则百事废。”今财与力皆 勤矣,愿陛下废百事之用,以广三时之务,则播植不愆矣。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