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年七十 六。有集二十卷。
子确,字士潜,美容仪,宽大有行检。博涉经史,笃好玄 言。位都官尚书,祯明初卒。
论曰:文人不护细行,古令之所同焉。由夫声裁所知,故 取忤于人者也。观夫顔、谢之于宋朝,非不名高一代,灵运既 以取毙,延之亦踬当年,向之所谓贵身,翻成害己者矣。士逊 援笔数罪,陵雠犯难,饵彼慈亲,弃之兽吻,以此爲忠,无闻 前诰。夫自忍其亲,必将忍人之亲,士逊自忘其孝,期以申人 之孝,自非严父之辞允而义惬,则难乎免矣。师伯行己纵欲, 好进忘退,既以此始,亦以此终,宜乎。怀文蹈履之地,足以 追踪古烈,孔母致惧中丞,其诫深矣。周朗始终之节,亦倜傥 爲尤。顒、舍父子,文雅不坠,弘正兄弟义业,几乎德门者焉。
部分译文
○颜延之
颜延之字延年,是琅邪临沂人。曾祖颜含,是晋朝的光禄大夫。祖父颜约,是零陵太守。父亲颜。。,为护军司马。颜延之少年时候是个孤儿,家里贫穷,住处靠近外城,好读书,无所不看,文章为当时之冠。好饮酒,不拘小节。年龄三十岁还没有结婚。妹妹嫁给了东莞刘穆之的儿子刘宪之。刘穆之听说了他的美好才学,准备让他做官,想先与他相见,颜延之不去。
后来他做了宋武帝豫章公世子的中军行军参军。等武帝北伐的时候,授命为宋公,府中派颜延之前往庆贺这一特殊任命。行至洛阳,环视旧时的宫室,都已经成了庄稼地,便悲凄地吟咏起《黍离篇》。路上作诗二首,为谢晦、傅亮所欣赏。
武帝受命登基,他被补为太子舍人。雁门人周续之隐居在庐山,以儒学著称。永初年间(420~422),被征调到京城,开设馆堂让他住在里面。武帝亲自去探视,朝廷的贤才都到了。颜延之在宫中的官员中地位较低,却被引到了上席。皇上让人问了周续之三个问题,周续之以很好的辩词作了回答,颜延之总是用简要的言语连续压倒周续之。皇上又让他正面作出解释,言词简洁,说理畅达,无不称赞。又调任太子中舍人。当时尚书令傅亮认为自己的文章在当时无人能比得上,颜延之凭依自己的才华,不肯在他以下,傅亮十分恼恨。庐陵王刘义真待颜延之很好,徐羡之等人怀疑颜延之与他是同党,心里很不高兴。
少帝即位后,颜延之逐步升迁到始安太守。领军将军谢晦对颜延之说:“过去荀勖忌妒阮咸,排斥他去管理始平郡,现在您又掌管始安郡,这可以称作是‘二始’了。”黄门郎殷景仁也对他说:“这就是常说的人们嫌恶俊杰之士,世俗毁谤文雅之人。”颜延之到始安郡去,路上经过汨潭时,为湘州刺史张邵写了一篇《祭屈原文》以表达心意。
元嘉三年(426),徐羡之等人被诛杀,颜延之被征召为中书侍郎,又转任太子中庶子,兼任步兵校尉,所受到的封赏和待遇非常优厚。颜延之因为有才学而受赏识,当时的人大多对他推崇折服,惟有袁淑年纪比颜延之小一半,却并不称许尊重他。颜延之气愤地在众人面前斥责他说:“从前陈元方与孔元骏做文学时年纪相同,而孔元骏却在陈元方的坐床前面下拜,现在你为什么不来拜我呢?”袁淑无言对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