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三十七(8/10)

常忌恨他,便派他的侄子沈攸之送毒药赐他自杀,当时年龄八十岁。这年的生日那天,沈庆之梦见有人拿两疋绢送给他,对他说:“这些绢足够长度。”醒来后他对别人说:“我老头子今年是免不了啦。两疋,就是八十尺;足够长度,就是没有盈余了。”死后,馈赠非常丰厚,追赠他为侍中,太尉依旧不变,给予鸾辂卧车,前后羽葆、乐队,谥号为忠武公。还没有来得及埋葬,前废帝失败。明帝即位,追赠为侍中、司空,谥号为襄公。泰始七年(471),改封为苍梧郡公。沈庆之的众多族人和姻亲中,因为沈庆之而得到职位的有几十人。

他的长子沈文叔位居侍中,沈庆之死的时候,不肯喝药,沈攸之用被子包住杀死了他,沈文叔偷偷地取药收藏起来。有人劝文叔逃避,沈文叔见到废帝截断江夏王刘义恭的肢体,担心逃亡的时候,废帝发怒,可能会导致与刘义恭同样的结果,于是饮药自杀。沈文叔的儿子沈昭明位居秘书郎,听说父亲死了,说:“怎么忍心独自生存!”也自缢而死。

元徽元年(473),恢复了先前的封号,当时改始兴为广兴,沈昭明的儿子沈昙亮承袭了广兴郡公的爵位,齐朝接受禅让,封国被废除。

沈攸之字仲达,是沈庆之堂兄的儿子。他的父亲沈叔仁是宋朝衡阳王刘义季的征西长史,兼做参军领队。

沈攸之少年的时候是个孤儿,家里很穷,元嘉二十七年(450),魏军向南进攻,朝廷调发了三吴的军队,沈攸之也随军行动。等到了建邺,去找领军将军刘遵考请求补任新兵的队主。刘遵考认为他外表丑陋,不能充任,沈攸之叹息说:“从前孟尝君身高六尺做齐国的宰相,今天求士就要取肥大的吗?”于是便去跟随沈庆之征讨。

元嘉二十九年,征讨西阳蛮,才补任了队主。在巴口建立义军,任命他为南中郎府的板长兼行参军。新亭之战,身受重伤,事情平定后,兼做太尉参军,封为平洛县五等侯。随着军府转为兼大司马参军。

晋朝的时候,在京城两岸扬州府旧时曾设置都部从事,分掌两县的违法案件,永初以后撤销。孝建三年(456),重又设置这一职务,沈攸之掌管北岸,会稽人孔。。掌管南岸,后来又撤销。沈攸之调任员外散骑侍郎,又跟随沈庆之征伐广陵,屡次建功,曾经被箭射中穿破了骨头。孝武帝因为他善战,配给他仇池所产的步。。事情平定以后要加以厚赏,被沈庆之压下来。调任太子旅贲中郎,沈攸之对他十分恼恨。

前废帝景和元年(465),任命为豫章王刘子尚的车骑中兵参军、直阁,与宗越、谭金等人一同为废帝所宠爱。杀戮众位大臣,沈攸之等人都替他卖力,被封为东兴县侯。

明帝即位,他被依例削除了封爵。不久他又告发宗越、谭金等人谋反,重召他为直阁。正赶上四方反叛,南方的贼兵已经开到很近的地方,于是以沈攸之为宁朔将军、寻阳太守,率军据守虎槛。当时王玄谟为军队的统领,尚未出发,前锋有五支军队在虎槛,五军以后,又陆续赶到其他部队,每到夜间各自树立信号,互不通告。沈攸之对军吏说:“现在众军共同举事,而信号却不相同,如果有农民渔夫夜里互相呵叱,就会引起惊恐混乱,这是导致失败的途径啊!请大家依着一个军队取号。”大家都依从了。

殷孝祖担任前锋都督,大失人心,沈攸之对内抚慰将士,对外协调群帅,众人都为此而保持安定。当时殷孝祖中了流箭死去,军主范潜率领五百人投降了贼军,人情震骇,都认为沈攸之应该代替殷孝祖为统率。当时建安王刘休仁屯驻在虎槛,总统各路军队,听说殷孝祖死去,便派遣宁朔将军江方兴、龙骧将军刘灵遗各率领三千人赶到赭圻。沈攸之认为殷孝祖既然已死,贼寇会有乘胜的想法,明天如果不再进攻,则是向他们示弱。江方兴与自己名位相当,必定不会为自己的下属,军政不一,是导致失败的原因,于是便率领着各位军主到江方兴那里加以推重,并且进行了慰勉,江方兴非常高兴。沈攸之出去以后,各军主都埋怨他。沈攸之说:“诸位难道忘了廉颇、蔺相如和寇恂、贾复的故事么?我本来是报效国家,哪能计较此处的升降。”明天早晨进军作战,从寅时直到午时,在赭圻大破贼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