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四十二(7/7)

氏常常自身吃苦受累,来奉养萧嶷。兄弟经常出去办公事,回来很晚,饥饿劳累,她就亲自做饭,经常都是提前办好。虽然丰盛或俭约要根据家中的情况,但总是又香又干净,非常可口。穆皇后不肯自己动手,又不整洁,所以皇上也因此很看重庾氏。她又不忌妒,所以萧嶷倍加敬重。萧嶷死后,很快她也死了。

萧子显字景阳,是萧子范的弟弟。幼年聪慧,萧嶷很偏爱他。七岁的时候,封为宁都县侯,梁朝天监初年,降为子爵。位居太尉录事参军。

萧子显身高八尺,状貌很文雅,好学,很善于写文章。曾著有《鸿序赋》,尚书令沈约见到后称赞说:“可以称得是明道的高级文章,属于《幽通》一流。”他又采录众家《后汉书》考正异同,成为一家之书。又开始撰写《齐史》,书写成以后上表奏明皇上,诏令存放在秘阁之中。逐步升迁为邵陵王友。后来任命为黄门郎。

中大通二年,调为长兼侍中。梁武帝平时很喜欢萧子显的才华,又很称赞他的举止谈吐,每当举行御宴他在座的时候,武帝都要到他那里一起交谈。武帝曾经从容地对他说:“我要编一部《通史》,这部书如果写成,其余的书都可以废除了。”萧子显回答说:“孔仲尼赞颂《易》道,贬斥《八索》,讲述职方,删除《九丘》。圣上的制作与此相同,又在今天。”当时认为是著名的对答。

中大通三年,以本官兼国子博士。武帝写成了《孝义经》,没有列入官学科目,萧子显在职时,上表请求设助教一人,学生十人。又上表请求编撰武帝文集和《普通北伐记》。调任国子祭酒,加任侍中,在学校逐次讲述武帝的《五经义》,调任吏部尚书,侍中职务依旧。

萧子显风度潇洒,文雅大方,很少和宾客来往,不怕鬼神。生性爱好山水,写了《伐社文》来表达自己的志向。饮酒数斗,很有才气。等他负责选拔人才以后,见了九流宾客,不和他们交谈,只是举扇一挥而已,官员们私下怨恨。然而简文帝平时很重视他的为人,在东宫的时候,常常邀请他一齐宴饮。萧子显曾经起来解手,简文帝对座上的客人说:“常常听说奇异的人是相间出现的,今日才见到,知道是萧尚书。”他就是这样地被看重。后来出京为吴兴太守。死时年龄四十九岁,诏令赠他为侍中、中书令。后来请求谥号,皇上发下手令说:“他恃才傲物,谥号应该为骄。”萧子显曾经写过一篇《自序》,其中大略说:“我是邵陵王友,回到了京城,远想从前的可比之人,就是楚国的唐、宋,梁国的严、邹。追寻平生,颇喜欢词藻,虽然名声没有成功,而心里已经满足。至于登高望远,临水送归,风动春晨,月明秋夜,早雁初莺,开花落叶,有来即应,常常激动不止。而且前代的贾、傅、崔、马、邯郸、缪、路之徒,都是以文章显耀,所以屡次奉献歌颂,自比古人。天监十六年(517),才参加了初九的朝廷宴会,人多坐广,自己独个接受了圣旨说:‘今天的云彩景物很美,卿怎可不斐然赋诗!’诗成以后,又降下圣旨说:‘真是一位才子。’我退下来后对别人说:一顾之恩,并非盼望就能得到,于是自比贾谊怎么样,也不一定恰当。每次有所创作,特别缺少构思的功夫,总是它自己来临,不以气力拼合。少年以来所写的诗赋中,有《鸿序》一篇,体式兼有各种特点,文风具备多项长处,很被喜好者所传写,所以虚名远扬。”

萧子显的著作有《后汉书》一百卷,《齐书》六十卷,《普通北伐记》五卷,《贵俭传》三卷,文集二十卷。

萧子云字景乔,十二岁时,是齐朝建武四年,封为新浦县侯。自己给自己写的任命诏书,很有文采。梁朝天监初年,降爵位为子。长大后,勤恳学习,富有辞藻,二十岁撰写《晋书》,到了二十六岁,全书写成,共一百多卷,上表呈奏给皇帝,皇帝诏令存放在秘阁当中。

萧子云性格沉静,不喜欢追求升官,精神闲散旷达,任性不同众人。夏天面对宾客,经常袒裸着身子。兄弟之间很不和睦,乃至于吉凶事件互不慰问,舆论因此对他颇有微词。

三十岁时,才开始做官,担任秘书郎,升为太子舍人,撰写了《东宫新记》上奏,诏令赐给他五匹丝帛。逐步改任丹阳郡丞。湘东王萧绎做丹阳尹,对他非常欣赏,好像平民朋友。中大通三年(531),他担任临川内史,在郡中以平和安定著称,百姓、官吏都很喜欢他。回京后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又历任侍中、国子祭酒。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