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四十三(7/7)

感情非常好,上表请求解去官职,没有得到准许。等到祭El,又坚决请求,世祖才答应了他。官拜中书郎,大司马谘议。

世祖诏令举荐士人,竟陵王子良推荐了干思远和吴郡的顾嵩之、陈郡的殷散。邵陵王子贞执掌吴郡,世祖任命王思远做吴郡丞,以本官掌管郡中事务,议论的人都认为用人很适当。因病免去了官职,回朝做司徒谘议参军,领录事,转黄门郎。出任为使持节、都督广交越三州诸军事、宁朔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高宗辅佐政事,没有去赴任,仍然迁为御史中丞。临海太守沈昭略贪污营私,王思远根据事实弹劾他,高宗和王思远的堂兄王晏、沈昭略的叔父沈文季都请他停止此事,他没有听从他们,仍然这样做了。

建武年间,调任吏部郎。王思远因为他的堂兄王晏是尚书令,不想同在尚书省执掌大权,上表坚决辞职。他说:“最近频繁地向皇上启奏,实在是心裹有所感想。陛下待遇的深厚,是古今少有的。臣下如果辜负了皇上的圣恩,简直就没有人会效力了。既已自己准备誓死酬恩,不再由于害怕名声的小污点而有所犹豫,正因为我和王晏关系亲近,绝不应该一同高居显要的职位。勤恳恭敬的赤诚之心,一直到死都会坚守。我实在平庸没有见识,没什么值得奖励的长处。陛卜选拔人才的宗旨,大概是称许其一方面的嘉行。我竞不能用道理来坚持自己的决定,就违背了圣哲的明智。冒犯皇上的过错,责备和论罪都由自己承担,而错误地领受恩惠,却要使皇上的明智蒙上污尘。权衡这两者的轻重,我宁可偏向自己承担。况且也是因为陛下是以盛德统率群臣,所以我得以依照礼法有进有退。惟愿皇上顾念我的忠心答应我的要求,不要让我冒罪飘零。今天如果勉强接受此职,即使位公也不足使人安泰,一旦有违圣意,就是黄泉赴死也不足为甚。而我这样苟且行事衹是为了将来的遭受刑罚,自己抛弃富贵荣华,这是连愚蠢的人都不会做的事,我也不愿如此。我的心情和想法,值得怜惜和谅解。如果皇上的命令一定要执行,请求按非理之罪处置我,圣上的恩典正广布在通街大道上。而我却固执地请求排除和压制,自己为自己悲愍伤悼,不觉流下泪来。谨此冒着斧敛加身的死罪,把心裹的想法全部向陛下呈奏。困窘没有办法衹好呼唤上天,希望皇上明察。”皇上知道了他的意思,就改授司徒左长史。

当初,高宗废旧帝立新帝的时候,王思远和王晏闲聊,对王晏说:“兄长你承受了世祖很厚的恩情,现在朝夕之间又帮助别人干这种事,他现在或者还因为计谋事情需要你,就不知道将来你怎么立足。如果从现在就和他们断绝来往,还可以不失掉晚节。”王晏不听他的话。等拜任骠骑,会集族中子弟,他对王思远的哥哥思微说:“隆昌末年,阿戎劝我自杀,如果听了他的话,我还有今天吗。”王思远急忙答道:“就像阿戎所看到的,现在自杀也还不晚。”等到王晏势败,所以没有受牵连。

王思远清明善修,立身之道惟求简洁。衣服饰物床榻筵席,都极力要求置办得干净素雅,有宾客来拜访,就让人先偷偷地察看,衣服脏污的,就随意地招待不同他接近,形貌整洁漂亮的,才同他促膝相谈.即使这样,等客人离开之后,还要让两个人用笤帚拂扫他们坐过的地方。皇上的族祖弟季敞性情非常豪迈,皇上心裹不喜欢他,对他说:“你叮以常去拜访王思远。”

皇上杀掉了王晏,王思远迁为侍中,掌管策令和起居注。永元二年,迁度支尚书。没有拜任,就死了。时年四十九岁。追赠太常,谧号贞王。

王思远跟顾嵩之很好。颅昼迄死后家裹很穷,王思远把他的妻子孩子接来,照顾得很周到。

顾嵩之字士明。从小死了父亲,好学求知有仁义的举动。开始被举为秀才,在各府合中任官。永明末年,任太子中舍人,兼尚书左丞。隆员初年,任安西谘议,兼著作,跟王思远一起撰写文章。建武初,因为生病回家,高宗手写诏令给王墨远说:“这个人很是可惜。”就拜为中散大夫。去世,时年四十九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