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三十五(5/10)

令。(别见)

角城令。(别见)

北济阴太守(济阴郡别见),宋失淮北侨立。

广平令,前汉临淮有广平县,后汉以后无。

定陶令。(别见)

阳平令。(别见)

上党令。(别见)

冤句令。(别见)

馆陶令。(别见)

北下邳太守(下邳郡别见),宋失淮北侨立。

僮县令。(别见)

下邳令。(别见)

宁城令。(别见)

东莞太守(东莞郡别见),宋失淮北侨立。

莒县令。(别见)

诸县令。(别见)

东莞令。(别见)

柏人令,汉旧名,属赵国。宋失淮北侨立。

兗州刺史,后汉治山阳昌邑,魏、晋治廪丘;武帝平河南,治滑台;文帝元嘉 十三年,治邹山,又寄治彭城。二十年,省兗州,分郡属徐、冀州。三十年六月复 立,治瑕丘。(二汉山阳有瑕丘县)。《永初郡国》有东郡、陈留、濮阳三郡,而 无阳平。东郡领白马(别见)、凉城(二汉东郡有聊城县,《晋太康地志》无,疑 此是。)、东燕(别见)三县。陈留郡领酸枣(汉旧县)、小黄、雍丘、白马、襄 邑、尉氏六县。(郡县并别见。)濮阳郡领濮阳、廪丘(并别见)二县。宋末失淮 北,侨立兗州,寄治淮阴(淮阴别见)。兗州领郡六,县三十一,户二万九千三百 四十,口一十四万五千五百八十一。

泰山太守,汉高立。《永初郡国》又有山茌(别见)、莱芜(汉旧名)、太原 (本郡,侨立此县)三县,而无钜平县。今领县八,户八千一百七十七,口四万五 千五百八十一。去州陆八百;去京都陆一千八百。

奉高令,汉旧县。

钜平令,汉旧县。

嬴令,汉旧县。

牟令,汉旧县。

南城令,前汉属东海,后汉、晋属泰山。

武阳令,汉旧县。

梁父令,汉旧县。

博令,汉旧县。

高平太守,故梁国,汉景帝中六年,分为山阳国;武帝建元五年为郡;晋武帝 泰始元年更名。《永初郡国》及徐并又有任城县(前汉属东平,章帝元和元年,分 东平为任城,又属焉。晋亦属任城。江左省郡为县也。),后省。今领县六,户六 千三百五十八,口二万一千一百一十二。去州陆二百二十;去京都陆一千三百三十。 宋明帝泰始五年,侨立于淮南当涂县界,领高平、金乡二县。其年,又立睢陵县。

高平令,前汉名稿,章帝更名。

方与令,汉旧县。

金乡令,前汉无,后汉、晋有。

钜野令,汉旧县。

平阳令,汉旧县。曰南平阳。

亢父令,汉旧县。旧属任城。

鲁郡太守,秦薛郡,汉高后更名。本属徐州,光武改属豫州,江左属兗州。领 县六,户四千六百三十一,口二万八千三百七。去州陆三百五十;去京都陆一千一 百。

邹令,汉旧县。

汶阳令,汉旧县。

鲁令,汉旧县。

阳平令,孝武大明元年立。

新阳令,孝武大明中立。

卞令,明帝泰始二年立。

东平太守,汉景帝分梁为济东国,宣帝更名。领县五,户四千一百五十九,口 一万七千二百九十五。去州水五百,陆同;去京都水二千,陆一千四百。宋末又侨 立于淮阴。

无盐令,汉旧县。

平陆令,汉旧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