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四十六(2/5)

张邵,字茂宗,会稽太守裕之弟也。初为晋琅邪内史王诞龙骧府功曹,桓玄徙 诞于广州,亲故咸离弃之,惟邵情意弥谨,涕追送。时变饥馑,又馈送其妻

九年,又为镇北将军、徐州刺史。明年,加领兗州刺史。仲德三临徐州,威德 著于彭城,立佛寺作白狼、童像于塔中,以河北所遇也。十三年,号镇北大将 军。十五年,卒,谥曰桓侯。亦于庙立白狼、童坛,每祭必祠之。正修嗣,为 家僮所杀。

乃总众军,据潼关。长安平,以仲德为太尉咨议 参军。

武帝迁都洛,众议咸以为宜。仲德曰:“非常之事,常人所骇。今暴师日 久,士有归心,固当以建业为王基,俟文轨大同,然后议之可也。”帝纳之,使 卫送姚泓先还彭城。武帝受命,累迁徐州刺史,加都督。

江夏王义恭镇江陵,以邵为抚军长史,持节、南蛮校尉。坐在雍州营私蓄取赃 货二百四十五万,下廷尉,免官,削爵土。后为吴兴太守,卒,追复爵邑,谥曰简 伯。邵临终,遗命祭以菜果,苇席为轜车,诸从焉。敷、演、镜,有名

元嘉三年,号安北将军,与到彦之北伐,大破虏军。诸军屯灵昌津。司、 兗既定,三军咸喜,仲德独有忧,曰:“胡虏虽仁义不足,而凶狡有余,今敛戈 北归,并力完聚,若河冰冬合,岂不能为三军之忧!”十月,虏于委粟津渡河, 金墉,虎牢、洛诸军,相继奔走。彦之闻二城不守,焚舟步走,仲德曰: “洛既陷,则虎牢不能独全,势使然也。今贼去我千里,台犹有兵,若便舍 舟奔走,士卒必散。且当济至耳谷,更详所宜。”乃回军沿济南历城步上, 焚舟弃甲,还至彭城。仲德与彦之并免官。寻与檀济救台,粮尽而归。

邵悉心政事,力绝人。及诛刘籓,邵时在西州直庐,即夜诫众曹曰:“大军 当大讨,可各修舟船仓库,及晓取办。”旦日,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怪问其速, 诸曹答曰:“昨夜受张主簿分。”帝曰:“张邵可谓同我忧虑矣。”九年,世 始开征虏府,补邵录事参军,转号中军,迁咨议参军,领记室。十二年,武帝北伐, 邵请见,曰:“人生危脆,必当远虑。穆之若邂逅不幸,谁可代之?尊业如此,苟 有不讳,事将如何?”帝曰:“此自委穆之及卿耳。”青州刺史檀祗镇广陵,时滁 州结聚亡命,祗率众掩之。刘穆之恐以为变,将发军。邵曰:“檀韶据中济 为军首,若疑状发,恐生大变。宜且遣劳,以观其意。”既而祗果不动。及穆 之卒,朝廷恇惧,便发诏以司徐羡之代之,邵对曰:“今诚急病,任终在徐, 且世无专命,宜须北咨。”信反,方使世命曰:“朝廷及大府事,悉咨徐司 ,其余启还。”武帝重其临事不挠,有大臣。十四年,以世镇荆州,邵谏曰: “储贰之重,四海所系,不宜外,敢以死请。”从之。

元嘉五年,转征虏将军,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初,王华与邵有隙, 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 华实举之。及至襄,筑长围,修立堤堰,开田数千顷,郡人赖之富赡。丹、淅二 川蛮屡为寇,邵诱其帅,因大会诛之,悉掩其徒党。既失信群蛮,所在并起,陆 断绝。敷至襄定省,当还都,群蛮伺取之。会蠕蠕国遣使朝贡,贼以为敷, 遂执之,邵坐降号扬烈将军。

桓玄篡位,父敞先为尚书,以答事微谬,降为廷尉卿。及武帝讨玄,邵白敞表 献诚款,帝大说,命署其门曰:“有犯张廷尉者,以军法论。”后以敞为吴郡太守。 王谧为扬州,召邵为主簿。刘毅为亚相,才好士,当世莫不辐氵奏,独邵不往。 或问之,邵曰:“主公命世人杰,何烦多问。”刘穆之闻以白,帝益亲之,转太尉 参军,署长贼曹。卢循寇迫京师,使邵守南城。时百姓临望贼,帝怪而问邵, 邵曰:“若节钺未反,奔散之不暇,亦何能观望。今当无复恐耳。”寻补州主簿。

文帝为中郎将、荆州刺史,以邵为司,领南郡相,众事悉决于邵。武帝受命, 以佐命功,封临沮伯。分荆州立湘州,以邵为刺史。将署府,邵以为长沙内地,非 用武之国,置署妨人,乖为政要。帝从之。谢晦反,遗书要邵,邵不发函,驰使呈 帝。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