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梁州刺史,袭西城。时韶为梁州,遣弘 之讨石绥等,并斩之。除太尉行参军。从征司马休之,署后部贼曹,仍为建威将军、 顺阳太守。高祖北伐,弘之与扶风太守沈田子等七军自武关入,伪上洛太守囗脱奔 走,进据蓝田,招怀戎、晋。晋人庞斌之、戴养、胡人康横等各率部落归化。弘之 素善骑乘,高祖至长安,弘之于姚泓驰道内,缓服戏马,或驰或骤,往反二十里中, 甚有姿制。羌胡聚观者数千人,并惊惋叹息。初上马,以马鞭柄策,挽致两股内, 及下马,柄孔犹存。
进为桂阳公义真雍州治中从事史,除西戎司马、宁朔将军。略阳太守徐师高反 叛,弘之讨平之。高祖归后,佛佛伪太子赫连瑰率众三万袭长安,弘之又领步骑五 千,于池阳大破之,杀伤甚众。瑰又抄掠渭南,弘之又于寡妇人渡破瑰,获贼三百, 掠七千余口。又义真东归,佛佛倾国追蹑,于青泥大战,弘之身贯甲胄,气冠三军。 军败,陷没,佛佛逼令降,弘之不为屈。时天寒,裸弘之,弘之叫骂见杀。时年四 十二。
史臣曰:三代之隆,畿服有品,东渐西被,无遗遐荒。及汉氏辟土,通译四方, 风教浅深,优劣已远。晋室播迁,来宅扬、越,关、朔遥阻,陇、氵开遐荒,区甸 分其内外,山河判其表里,而羌、戎杂合,久绝声教,固宜待以荒服,羁縻而已也。 若其怀道畏威,奉王受职,则通以书轨,班以王规。若负其岨远,屈强边垂,则距 险闭关,御其寇暴。桓温一世英人,志移晋鼎,自非兵屈霸上,战衄枋头,则光宅 之运,中年允集。高祖无周世累仁之基,欲力征以君四海,实须外积武功,以收天 下人望。止欲挂旆龙门,折冲冀、赵,跨功桓氏,取高昔人,地未辟于东晋,威独 振于江南,然后可以变国情,惬民志,抚归运而膺宝策。岂不知秦川不足供养,百 二难以传后哉!至举咸阳而弃之,非失算也。此四将藉归众难固之情,已至于俱陷, 为不幸矣。
部分译文
毛修之字敬文,荥阳阳武人。他的祖父毛虎生,伯父毛璩,都是益州刺史。父亲毛瑾,官至梁、秦二州刺史。
毛修之心怀大志,读了不少史书。荆州刺史殷仲堪用他当宁远参军。桓玄攻下荆州,毛修之便当了桓玄的官佐,历任后军参军、太尉参军、相国参军。毛修之颇通音乐,又能骑马和射箭,桓玄待他很好。到桓玄篡位时,让毛修之当屯骑校尉。毛修之随同桓玄逃到西方,桓玄在峥嵘洲溃败,再回到江陵,人心离散,商议准备西逃到汉川。毛修之引诱桓玄到四川,以至冯迁在枚回洲将桓玄斩首。这是毛修之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