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尚抚军参军,武康令,尚书库部郎,本邑中正, 建康令。坐为寻阳王鞭杀私奴,免官,加杖一百;寻复官。前废帝即位,为建安王 休仁安南录事参军,射声校尉。
景和元年,迁督青州之东莞东安二郡诸军事、建威将军、青州刺史。时帝狂悖 无道,内外忧危,文秀将之镇,部曲出屯白下,说庆之曰:“主上狂暴如此,土崩 将至,而一门受其宠任,万物皆谓与之同心。且此人性情无常,猜忌特甚,将来之 祸,事又难测。今因此众力,图之易于反掌,千载一时,万不可失。”庆之不从。 文秀固请非一,言辄流涕,终不回。文秀既行,庆之果为帝所杀。庆之死后,帝遣 直阁江方兴领兵诛文秀,方兴未至,太宗已定乱,驰驿驻之。方兴既至,为文秀所 执。寻见释,遣还京师。
时晋安王子勋据寻阳反叛,六师外讨,征兵于文秀。文秀遣刘弥之、张灵庆、 崔僧FM三军赴朝廷。时徐州刺史薛安都已同子勋,遣使报文秀,以四方齐举,劝 令同逆,文秀即令弥之等回应安都。弥之等寻归顺,事在《安都传》。弥之青州强 姓,门族甚多,诸宗从相合率奔北海,据城以拒文秀。平原、乐安二郡太守王玄默 据琅邪,清河、广川二郡太守王玄邈据盘阳城,高阳、勃海二郡太守刘乘民据临济 城,并起义。文秀司马房文庆谋应之,为文秀所杀。文秀遣军主解彦士攻北海陷之, 乘民从弟伯宗合率乡兵,复克北海,因率所领向青州所治东阳城。文秀拒之,伯宗 战败被创,弟天爱扶持将去,伯宗曰:“丈夫当死战场,以身殉国,安能归死兒女 手中乎!弟可速去,无为两亡。”乃见杀,追赠龙骧将军、长广太守。
太宗遣青州刺史明僧皓、东莞东安二郡太守李灵谦率军伐文秀。玄邈、乘民、 僧皓等并进军攻城,每战辄为文秀所破,离而复合,如此者十余。泰始二年八月, 寻阳平定,太宗遣尚书度支郎崔元孙慰劳诸义军,随僧皓战败见杀,追赠宁朔将军、 冀州刺史。上遣文秀弟文炳诏文秀曰:“皇帝前问督青州徐州之东莞东安二郡诸军 事、建威将军、青州刺史,朕去岁拨乱,功振普天,于卿一门,特有殊泽,卿得延 命至今,谁之力邪?何故背国负恩,远同逆竖。今天下已定,四方宁一,卿独守穷 城,何所归奉?且卿百口在都,兼有坟墓,想情非木石,犹或顾怀。故指遣文炳具 相宣示。凡诸逆郎,亲为戎首,一不加罪,文炳所具。卿独何人,而能自立。便可 速率部曲,同到军门,别诏有司,一无所问。如其不尔,国有常刑,非惟戮及弟息, 亦当夷卿坟垄,既以谢齐土百姓,亦以劳将士之心。故有今诏。”三年二月,文秀 归命请罪,即安本任。
先是,冀州刺史崔道固亦据历城同逆,为土人起义所攻,与文秀俱遣信引虏; 虏遣将慕舆白曜率大众援之,文秀已受朝命,乃乘虏无备,纵兵掩击,杀伤甚多。 虏乃进军围城,文秀善于抚御,将士咸为尽力,每与虏战,辄摧破之,掩击营寨, 往无不捷。太宗进文秀号辅国将军。其年八月,虏蜀郡公拔式等马步数万人入西郭, 直至城下。文秀使辅国将军垣谌击破之。九月,又逼城东。十月,进攻南郭。文秀 使员外散骑侍郎黄弥之等邀击,斩获数千。四年,又进文秀号右将军,封新城县侯, 食邑五百户。虏青州刺史王隆显于安丘县又为军主高崇仁所破,死者数百人。虏围 青州积久,太宗所遣救兵并不敢进,乃以文秀弟征北中兵参军文静为辅国将军,统 高密、北海、平昌、长广、东莱五郡军事,从海道救青州。文静至东莱之不其城, 为虏所断遏,不得进,因保城自守,又为虏所攻,屡战辄克,太宗加其东青州刺史。 四年,不其城为虏所陷,文静见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