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认为受上天赐福保祐,完全因为是好事招致的;又认为遭受祸害,是作恶得来的。以为有掩藏罪恶隐瞒过错的,天地会惩罚他,鬼神会报应他。而且凡是天地要惩罚的,不
罪恶大小还是要被发现;凡是鬼神要报应的,不
远近仍然可以达到。
凡人穷达祸福之至,大之则命,小之则时。太公穷贱,遭周文而得封。甯戚隐厄,逢齐桓而见官。非穷贱隐厄有非,而得封见官有是也。穷达有时,遭遇有命也。太公、甯戚,贤者也,尚可谓有非。圣人,纯者也。虞舜为父弟所害,几死再三;有遇唐尧,尧禅舜。立为帝。尝见害,未有非;立为帝,未有是。前时未到,后则命时至也。案古人君臣困穷,后得达通,未必初有恶天祸其前,卒有善神佑其后也。一
之行,一行之
,结发终死,前后无异。然一成一败,一
一退,一穷一通,一全一坏,遭遇适然,命时当也。
丧失视力就像丧失听力一样。丧失视力就瞎,丧失听力就耳聋。生病耳聋不能说是有过失,丧失视力却说有罪,真使人迷惑。耳朵
睛生病,就像心腹有病一样。耳朵
睛丧失视力听力,认为是有罪,那么心腹有病,不就可以认为是有过错了吗?伯
有病,孔
从窗外握着他的手,说:“没命啦!这样的人却会得这个病!”推究孔
的话,是说伯
不幸运,因而为他悲伤。如果伯
因为过错而招致生病,天以疾病报应就应该跟
夏一样,孔
应该陈述他的过错,像曾
说
夏的罪状一样。如今孔
却说是命,命并非是过错。天
王,论者不谓之有负;李广不侯,王朔谓之有恨。然则王朔之言,失论之实矣。论者以为人之封侯,自有天命。天命之符,见于骨。大将军卫青在建章
时,钳徒相之,曰:“贵至封侯。”后竟以功封万
侯。卫青未有功,而钳徒见其当封之证。由此言之,封侯有命,非人
行所能得也。钳徒之言实而有效,王朔之言虚而无验也。多横恣而不罹祸,顺
而违福,王朔之说,白起自非、蒙恬自咎之类也。仓卒之世,以财利相劫杀者众。同车共船,千里为商,至阔迥之地,杀其人而并取其财,尸捐不收,骨暴不葬,在
为鱼鳖之
,在土为蝼蚁之粮;惰窳之人,不力农勉商,以积谷货,遭岁饥馑,腹饿不饱,椎人若畜,割而
之,无君
小人,并为鱼
:人所不能知,吏所不能觉。千人以上,万人以下,计一聚之中,生者百一,死者十九。可谓无
至痛甚矣,皆得
达富厚安乐。天不责其无仁义之心,
相并杀;非其无力作而仓卒以人为
,加以渥祸,使之夭命,章其
罪,明示世人,使知不可为非之验,何哉?王朔之言,未必审然。
传书上说:“夏失掉了儿
又
睛失明,曾
去安
他,于是大哭起来。
夏呼喊
:“天哪,我没有罪!”曾
生气地说:‘商,你没有什么罪?我与你在洙
与泗
之间侍奉孔夫
,隐退,养老在西河上,你让西河的百姓拿孔夫
来比你,这是你的罪之一。你死了双亲,没有让百姓听到你有特殊的悲哀,这是你的罪之二。你死了儿
,又哭瞎了
睛,这是你的罪之三。你说,你怎么没有罪呢?’
夏立即去掉拐杖赶快下拜,说:‘我有过错,我有过错!我离开大家独居,已经太久了!’”
夏丧失了视力,曾
以有罪责备他,
夏便丢掉拐杖下拜,恭敬地接受曾
的指责,大概以为上天确实在惩罚有过的人,所以自己
睛失明,而且自己确实有曾
指
的那些过错,因此下拜恭敬地接受对他过错的指责。刚一听,猛一看,都以为是这样。但仔细分析评论它,是虚假的说法。
译文
传书:“李斯妒同才,幽杀韩非于秦,后被车裂之罪,商鞅欺旧,擒魏公
卬,后受诛死之祸。”彼
言其贼贤欺
,故受患祸之报也。夫韩非何过而为李斯所幽?公
卬何罪而为商鞅所擒?车裂诛死,贼贤欺
,幽死见擒,何以致之?如韩非、公
卬有恶,天使李斯、商鞅报之,则李斯、商鞅为天奉诛,宜蒙其赏,不当受其祸。如韩非、公
卬无恶,非天所罚,李斯、商鞅不得幽擒。论者说曰:“韩非、公
卬有
恶伏罪,人不闻见,天独知之,故受戮殃。”夫诸有罪之人,非贼贤则逆
。如贼贤,则被所贼者何负?如逆
,则被所逆之
何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