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循涧而
,两崖仅裂一罅,竹影
溪内。得桥渡涧再上,有门曰“长
圃”亟趋之,则溪南之峰,前所仰眺者,已在其北。乃北上,路旁一石,方平如砥。时暮
满山,路纵横不可辨,乃
大士殿,得
人为导。随之北,即循崖经文昌阁,转越两亭,俱悬崖缀
。从此折
峭夹间,其隙仅分一线,上劈山巅,远透山北,中不能容肩,凿之乃受,累级斜上,直贯其中。余所见“一线天”数
,武彝、黄山、浮盖,曾未见若此之大而
、远而整者。既而得天一方、四峰攒列。透隙而上,一石方整,曰棋坪。中复得一台,一树当空,
盘于上。有飞桥架两崖间,上下
削,悬空而度,峰攒石裂,岈然成
,曰环玉。
,复由棋坪侧历西坞而上,得一井,
甚甘冽。跻峰北隅,有亭甚豁,第北溪下绕,反以
仄不能俯瞰。由此左下,又有泉一泓汇为池,以暮不及往。乃南上绝
,一八角亭冠其上。复从西路下山,
倚云关,则石磴垂绝,罅间一下百丈。盖是山四面斗削,惟一线为暗磴,百丈为明梯,游者以梯下而一线上,始尽奇概,舍此别无可阶也。
双笋石人”,攒列寺右者,皆其派也。峰后散为五峰,回环离立,中藏一坪可庐,亦
峰所罕得者。又西越两峰,为浮盖中
,皆盘石累叠而成,下者为盘,上者为盖,或数石共肩一石,或一石复平列数石,上下俱成叠台双阙“浮盖仙坛”,洵不诬称矣。其石
削无级,不便攀跻。登其巅,群峰尽
。山
之石,四旁有苔,如发下垂,
绿浮烟,娟然秀
可
。西望叠石、石仙诸胜,尚隔三四峰,而日已过午,遂还饭寺中。别之南下,十里即大
,已在梨岭之麓。登岭,过九牧,宿渔梁下街。
还至大士殿,昏黑不可
。
人命徒碎木燃火,送之溪旁,孤灯穿绿坞,几若
房磷火。
人云:“由长
圃二里,有不尘馆,旁又有一百丈岩,皆有胜可游。”余颔之即
接受建议。返舟,促舟
夜行,不可,乃与
辈并力刺舟撑船。幸滩无石,月渐朗,二鼓,泊废石梁下。行二十里,去永安止二里。
十六日 沿山二里,有峰自南直下。峰东有小溪,西为大溪,俱北会林田,而注于大煞岭西者。渡小溪,循峰南上,共五里,到下桥。逶迤南跻,又八里,得上桥。一洵飞空,悬桥而度,两旁
峰
天。度桥,路愈峻,十里,从山夹中直跻两
峰之南,登岭巅。回视两
峰已在履下
十五日 抵城西桥下,桥已毁。而大溪自西来,桥下之溪自南来,依然余游玉华时也。绕城西而南,溯南来之溪以去,五十里,至长倩。溪
山右,路循山左,乃舍溪登岭。越岭两重,西南过溪桥,五里,南过溪鸣桥。又五里,直凌西南山角,以为已穷绝
,其上乃更复穹然。不复上,循山半而南,纡折翠微间,俯瞰山底,溪回屈曲,惟闻吼怒声,而
不见
,盖峻峦削岫,错立如
牙,
漱其
,上皆丛树,行者惟见翠葆即绿树丛浮空,非闻
声,几以为一山也。久之,偶于树隙稍
回湍,浑赤如血。又五里与赤溪遇,又五里止于林田。
十一日 舟曲随山西南行,
石峥嵘,奔
悬迅。二十里,舟为石
,榜人以竹丝绵纸包片木掩而钉之,止涌而已。又十里,溪右一山,瞰溪如伏狮,额有崖两重,阁临其上,崖下圆石
数丈,突立溪中。于是折而东,又十里,月下上一滩,泊于旧县。
十四日 行永安境内,始闻猿声。南四十里为巩川。上大滩十里,东南行,忽望见溪右峰石突兀。既而直
其下,则突兀者转为参差,为崩削,俱盘亘
立,为峰为岩,为屏为
,次第而见。中一峰
削到底,或大书其上,曰“凌霄”于是溪左之奇,亦若起而争胜者。已舟折西北,左溪之崖较诡异,而更有
左溪上者,则桃源涧也。其峰排突溪南,上
层汉即天宇,而下瞰回溪,峰底
裂,
泉迸下,仰其上,曲槛飞栏,遥带不一,急停舟登焉。
十三日 西南二十里,渐
山,又二十五里,至双
。遂折而西北行,五里,至横双
。溪右一
自北来,永安之溪自南来,至此合。其北来之溪,舟通岩前可七十里。又五里
永安界,曰新凌铺。
初五日 下浦城舟,凡四日抵延平郡。
十二日 山稍开,西北二十里,抵沙县。城南临大溪,雉堞及肩,即溪崖也。溪中多置大舟,两旁为
,关
以舂。西十里,南折
山间。右山石骨巉削,而左山夹
,有泉落坳隙如玉箸。又西南二十里,泊洋
。其地路通尤溪。东有山曰里丰,为一邑之望。昨舟过伏狮崖,即望而见之,今绕其西而南向。
初十日 复逆
上永安溪,泊榕溪。其地为南平、沙县之中,各去六十里。先是浦城之溪
小,而永安之
暴涨,故顺逆皆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