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三分石,俱称其下
一
广东,一
广西,一下九疑为潇
,
湖广。至其下,乃知为石分三岐耳。其下
东北者为潇源,合北、西诸
即五涧
会者,
大洋,为潇
之源。直东者自
梁原为白田江,〔东十五里〕经临江所,〔又东二十里〕至蓝山县治,为岿
之源。东南者自〔
梁原东南十五里之〕大桥下锦田,西至江华县,为沲
之源。其不
两广者,以南有锦田
横
为〔楚、粤〕界也。锦田东有石鱼岭,为广东连州界,其
始东南
,〔
东粤耳。〕若广西,则上武堡之南为贺县界也。
梁原,为宁远南界、蓝山西界,而地属于蓝,亦
山瑶也,为盗贼渊薮yuān sǒu聚集之地。二月间,
永州杀东安县捕官,及杀掠冷
湾、博野桥诸
,皆此辈也。
皆由
江,必假宿于韭菜原、蟠龙
,而经九疑峒焉。其党约七八十人,有
二三十匹,创锐罗帜甚备,内有才蓄发者数人,僧两三
九疑
东南为玉琯岩,乃重四围中起小石峰,岩在其下,西向。有卦山在其西,正当
门。形如茭也,又似儒巾,亦群山中特起者。其中平央,南北通达,是为古祠基,所称何侯上升
也。由此南三十里为香炉山,东南五十余里为三分石,西三十里为舜母石,又西十里为界
分九,则江华之东界矣。
三十日 以隔宿不寐,平明乃呼童起炊。晨餐后行,始见所谓韭菜原,在
山之底,亦若釜焉。第不知夜来所闻
声潺潺,果
,抑
峡也。洼中有澄潭一,甚
碧,为龙潭云。西越一山,共二里过清
潭,又一里半,过蟠龙溪
。又一里半,逾一岭,过九
岩。遂上岭,过茅窝,下杨
岭,共五里,抵导者家。又三里,还饭于斜
,乃少憩
中,以所携兰
九
,共七枝,但叶不长耸,不如建耳。栽
中当门小峰间石台上以供佛。下午始行,北过圣殿西岭,乃西
娥皇、女英二峰间,已转而东北行,共十里,过太平营。又北五里,宿于路亭。〔是夕始睹落照。〕
,而艳
可
。又枯树间蕈黄白
,厚大如盘。余摘袖中,夜至三分石,以箐穿而烘之,香正如香蕈。山木
霄。此中山木甚大,有独木最贵,而楠木次之。又有寿木,叶扁如侧柏,亦柏之类也。
者围四、五人,
数十丈。潇源
侧渡河
倒横一楠,大齐人眉,长三十步不止。闻二十年前,有采木之命,此岂其遗材耶!上下共五里而抵潇源
。其
东南从三分石来,至此西去,而经香炉山之东北以
鲁观者。乃绝
南渡,即上三分岭麓。其岭峻削不容足,细径伏
箐
细竹中,俯首穿箐而上,即两手挽之以移足。其时箐因夙雾淋漓,既不能矫首其上,又不能平行其下,惟资之为垂空之繘jú练汲
之竹绳,则甚有功焉。如是八里,始渐平。又南行岭上二里。时夙雾仍翳,望
莫辨,而晚
渐合,遂除箐依松,得地如掌。山
无
,有火难炊。命导者砍大木积而焚之,因箐为茵,为火为帏,为度宵计。既瞑,吼风大作,卷火星飞舞空中,火焰游移,倏而奔突数丈,始以为奇观。既而雾随风阵,忽仰明星,忽成零雨,拥伞不能,拥被渐
,幸火威猛烈,足以敌之。五鼓雨甚,亦不免淋漓焉。
二十九日 天渐明,雨亦渐霁。仰见三分〔石〕,
影在指顾间,辄忍饥冲
箐而南。又下山二里,始知尚隔一峰也。度坳中小脊,复南上三里,始有
石盘崖;〔昨升降
皆峻土,无块石,〕为导者误。
其南,又一里,东眺矗
,已可扪而
之,但为雾霾,不见真形,
穷磴绝。忽山雨大注,
踵无不沾濡,乃返。过
石崖,见其侧有线路伏
箐中,雨
不可上,上亦不得有所见。遂从故
下,至夜来依火
,拟从直北旧路下,就溪炊米。而火为雨灭,止存余星,急觅
烬引之,荷而下山。乃误从其西,竟不得路。久之得微涧,遂炊涧中,已当午矣。踯躅莽箐中,久之,乃得抵涧,则五涧纵横,
会一
,盖皆三分石西南北三面之
,而向所渡东来一溪在其最北。乃舍其一,渡其三,而留最北者未渡。循其南涯滩
而东,一里,至来时所渡
,始涉而北。从旧
至烂泥,至鳌
偶坐。闻兰香甚,览之即在坐隅,乃携之行。至半边山,下至
河,暝
已合,幸已过险,命导者从间
趋韭菜原。盖以此
有
山瑶居上。自此而南,绝无一寮liáo小屋,直抵
梁原而后有瑶居也。初升犹土山,既
而东下,但闻
声潺潺在
壑。暗扪危级而下,又一里,过两独木桥,则见火光荧荧。亟就之,见其伏畦旁,亦不敢问。已而有茅寮一二重,呼之,一人辄秉炬
,迎归托宿焉。问其畦间诸火,则取乖者,盖瑶人以蛙为乖也。问其姓为邓,其人年及二十,谈山中事甚熟。余
其
夜迎宿,始知瑶犹存古人之厚也。亟烧枝炙衣,炊粥就枕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