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粤西游徐霞客游记记二十九(6/7)

处,也有许多零星的洞穴,高悬着,引进光照来。向北穿过一峡,到达北室,它前方便虚敞为高大的洞口。洞口东临绝壁,洞中有纤细的石笋尖尖耸立在前边,北面有悬崖倒垂在外,极尽云烟氰氯的景致。它下边可听见水声潺潺,是南江的江水,转向北后流抵山下进入洞穴之处,但只听见水声却不见形迹。洞内西侧石壁上,也有成群的石钟乳环结成小完,下边用竹子编架为围栏,也是前人隐居之处。此洞小而巧,幽明兼备,是隐居修真的妙境。只是洞中无水,非得由前边的栈道进入百感岩后面的辘护去取水,或者由前面的梯子转到山前去找山涧,取水的路极其遥远。

百感岩下的水洞,在百感岩后洞口之下,百感村之南。百感村有内、外两村。山从百感岩分为两列,向北回绕,下面形成深坞,而岩洞下的水穿过山汇成大江,向北奔腾曲折流去。〔从上林土县的刁村下流进右江。〕村子隔在坞中,源远流长而土地肥沃,盛产谷物瓜果。洞在内村之南二百步处,洞口向东北,高耸在上的,就是后洞口了。水自洞中流出,在洞前汇成宽广的深潭,在中间溢到两侧的山崖下,石壁倒插进水底。坐上木筏从潭中进去,仰望洞顶好像云雾一样飘缈,谁想得到就是先前凌空横跨而下的地方呢!洞内两侧石壁凌空而起,向南进去,积水非常深。西面石壁有木梯悬嵌在石上,本地人指着说:“这就是上层安有辘护之处。从前侬智高时,有人占据洞中聚众自保的,从这里往下汲水。这就是他们遗下的建造物了。”东面石壁上的石缝从中扩开,有人在绝顶架起了房屋,飞缀凭临在高空,但石壁险峻陡削悬在虚空二十丈,不能攀登。本地人说:“这是戊午年饥荒时,当地人用来储藏粮食躲避盗贼的地方。必须绑梯子悬挂在石壁上才能上去,此时太平,很久不用了。”进去十多丈,壑谷就走完了,只见悬崖高耸,远眺西南方峡洞深入之处,高处的光影下射,光彩闪烁灿烂,可石崖陡峻无石阶可登,不知所通之处是山前还是山右了。下边鸯谷中石根插入水中,表面上没有进入里面的缝隙,水流经的地方,是由水面下泛滥而出,其中众水交汇之处,可能就锁在空洞里面,无法问津了。于是木筏返回出洞,从洞口外水潭西边踏着石崖上登洞口左边的石壁。穿过峡洞上去,辟开一个圆形岩洞,洞口向东,下临前边的深潭,右边俯瞰洞中之水,向前眺望对面山崖之上,旁洞云气氮氢,可用木头横跨洞口飞渡过去。辟开的岩洞中间宽底下平,可以栖身可以停息,但是洞口虽宽阔,却被对面的山崖高高遮挡住,阳光不能射到,不免阴森森的。如果跨木桥通到对面的山崖去,那么水势浩渺的灵妙之境与明朗开阔的景色就无不兼收了。此洞被水所阻,水源相通,水势缥缈,互相掩映,是神仙的深宫。至于说到外边阻隔着重重山峦,日月中锁,即使是内村也已超过世外桃源,何况是窈窕幽深,像这里那样独擅其极的地方呢!

百感岩前的下洞,在百感岩前洞口之下,路西深坑的肘腋之间。洞口也是向南,高高拓开如同大厅,洞中有很多杂乱堆积的巨石,洞后部渐渐下洼。大概是水涨时,山前的水也是从洞外冲人洞中,但今天没有滴水了。洞东北角有峡向北进去,峡上透进明亮的光辉,下面嵌着重叠岩石。垒起几块岩石往下窥视,洞底非常深,水涵在深洞中,而岩石都浮出水面悬缀在两侧崖壁间,既不能穿过裂缝下去,也不能凌空而入,只能靠着岩石向内远望。西北方峡谷到头之处,也有亮光内射,那裂缝又长又窄,倒影反照,闪烁浮动,也不知所通之处是山后还是山右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