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笑了。她不知道怎样回答这陌生的青年才好。
“嘉川,别处看看去。你不是还要打听秦皇岛上的事吗?
走!”李芝庭是个好好先生,他见卢嘉川把初次见面的林道静问得怪窘的,就赶快要把他拉走。
卢嘉川同李芝庭向门外走去时,道静也送出他们来。一边走,卢嘉川还一边对两位教员说:“国事如此,咱们谁也不能袖手旁观呵!”
“那可有啥办法?咱们白面书生,手无寸铁。…”李芝庭小声咕哝着,轻轻地摇头叹息。
“爱国不一定都拿枪打仗。进行宣传,唤起人心…像你们对学生们灌输爱国思想,这也是拿起了武器。”
李芝庭没有言声。道静也没有答话。可是她心里承认了这个陌生青年说的对。并且对这个人…奇怪的、不知哪一点和一般人不一样的人感到了尊敬。只不过短短十多分钟的谈话,可是他好像使道静顿开茅塞似的,忽然知道了好多事情。
过了两天,风暴过去,学校又照常上课。在三年级的课堂上,第一堂道静没有讲功课。激昂的爱国热情战胜了个人的伤感,她把“九一八”的惨痛消息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恶,以及那陌生青年卢嘉川告诉她的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一气向小学生们讲了整整一堂。她讲的声音不高,并且时讲时停,但是她那悲痛的声调,和她眼中不断涌出的泪花却把孩子们的感情慑住了。孩子们静静地听着,一动不动。
许多小眼睛闪着泪光,几个大些的女孩子甚至呜呜地哭出声来。
“老师,咱们为什么不打日本呵?”一个小男孩含着眼泪问。
“因为政府不爱国…”
“老师,打日本用什么呀?”
“用军队、枪炮。”
“那中国没有枪炮吗?”“中国没有飞机吗?”“中国没有军队吗?…”连珠炮似的问题似通不通地从孩子们天真的嘴里喊出来,道静应接不暇地回答他们:“国民党只顾打内战,打中国人,可是不敢打日本。他们怕…”
“我们不怕,我们打!”
“我们打,我会放枪!”
“我们打!”“我们打!”孩子们一片喊打的声音,把平日肃静的课堂嚷叫得要抬起来了。道静感到沉痛然而又感到欢快。多么可爱的孩子呵!他们都知道爱国,都知道打、打、打日本!
从此,道静经常给孩子们讲爱国故事,像文天祥、岳飞、史可法的故事,外国的《二渔夫》、《最后一课》等故事。孩子们爱听,她也爱讲。她和学生的关系,好像忽然亲密起来,她自己空虚的心灵也似乎充实起来了。
可是有一天却又发生了一场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