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满田牵郭传(6/7)

。如果我们进军,正好中了他们的计。大军动向,要叫对方琢磨不透,不应当听任敌人调动。”田豫上书说明想法,明帝同意他的意见,敌人只好退走。后来,敌人又来进攻,田豫迎面出击,敌人又退走。突然,在夜里军营大乱,说:“敌人又来了。”田豫仍躺着不动,命令部下:“有敢动摇军心者必杀。”不久,发现根本没有军情。

景初末年(239),增加田豫食邑三百户,加上以前的,共八百户。正始初年(240),升迁为持符节护匈奴中郎将,加振威将军封号,任并州刺史。外域的少数民族久闻田豫的威名,相继前来进贡。州郡内社会治安良好,百姓十分感念他。后又升为卫尉,他反复乞求逊位,太傅司马懿认为田豫精力还饱满,给他写信,没有答应。田豫又写信给司马懿说:“年过七十而仍占据官位,就好像钟鸣漏尽,而仍在夜里行走,是要伤害人的。”于是坚决辞职。征拜为太中大夫,俸禄与九卿相同。死时八十二岁。他的儿子彭祖继承爵位。田豫清俭约素,凡朝廷的赏赐都分给部下。每当少数民族和有人私下赠与东西时,都记录在册,收进官府,不放在家里,家里常常清贫。即使那些和田豫不和的人,也都钦佩田豫高尚的节操。

嘉平六年(254),朝廷下诏表彰田豫,赐给他们家钱粮。这些情况,在《徐邈传》中有记载。

牵招传,牵招,字子经,安平观津人。十多岁时跟同县乐隐求学。后来,乐隐在车骑将军何苗幕下任长史,牵招跟随他以便结束学业。这时京城大乱,何苗、乐隐被杀。牵招和乐隐的另一学生史路一起冒着生命危险,将老师乐隐的尸首收殓起来,送回家里安葬。路上遇有强盗抢劫,史路等人都逃跑了,强盗想劈开棺材取钉,牵招含泪求情,感动了强盗,竟放走了他。牵招由此而知名。冀州牧袁绍召牵招为督军从事,并兼任乌丸突骑。袁绍的亲信违犯命令,牵招先斩后奏,袁绍很欣赏他的果断,没有追究此事。袁绍死后,他又追随袁绍之子袁尚。

建安九年(204),魏太祖曹操包围邺城。袁尚派牵招到上党去督办军粮。未等牵招回来,袁尚便败逃到中山。当时袁尚外兄高干任并州刺史。牵招认为,并州地势极好,左边有恒山作为天险,右边有大河可以固守,又拥兵五万,北边有强大的胡兵,所以他劝高干把袁尚迎过来,联合起来应付时变。高干不仅没同意,反想设计害死牵招。牵招知情后,暗自逃去。因为距袁尚太远,于是向东逃奔曹操。曹操自任冀州牧,任牵招为从事。曹操想征讨袁谭,但是柳城乌丸想出兵协助袁谭。曹操认为,牵招曾经任过乌丸突骑,于是派他到了柳城。这时正好峭王也严备待战,准备了五千骑兵援助袁谭。同时,辽东太守公孙康自称平州牧,派韩忠带着单于的印绶来到峭王营,想授以官爵。峭王召集人马会合,韩忠也在场。峭王问牵招:“从前,袁绍说他受天子之命,任命我为单于;而今曹操也说受天子之命任我为真单于。同时,辽东太守又拿着印绶来。

这样看来,谁该是正宗呢?”牵招回答说:“从前袁绍承天子命令,可以有所拜封,但后来发生变故,天子命令曹公取而代之。他说上书朝廷,拜您为真单于,是正宗,辽东是下属部,哪有权称封拜呢?”韩忠说:“我们辽东在大海东边,拥百万大军,又有扶余、氵岁貊的支持。今天的形势是强者为王,就是曹操也没有资格自称正宗!”牵招斥责韩忠说:“曹公允恭明哲,拥戴天子,讨伐叛兵,安抚各地,让四海安宁。而你们的君臣则只倚靠边远天险,违抗王命,还想擅权封拜,给国家丢脸,竟还敢抵毁曹公!”便将韩忠头往墙上撞,拔刀要杀了他。峭王惊恐万状,光着脚赶紧拖住牵招,请求饶韩忠一命,身边的人也都吓得不知所措,牵招退回座位上,向峭王说以利弊得失及成败之理。在场的人都离开座位,跪下来聆听。峭王辞退了辽东的使者,从此罢兵,不再援助袁谭。曹操消灭了袁谭,任牵招为军谋掾,随从征讨乌丸。到了柳城,任护乌丸校尉。回到邺城,辽东把袁尚的脑袋送来,悬挂在马市。牵招见状,十分悲痛,在首级下设祭坛。曹操为牵招的义气所感动,推举他为茂才。随曹军平定汉中,曹操回来后,留下牵招为中护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