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被损,亦黄、薛之流亚矣。
译文
(董和传、刘巴传、马良传、马谡传、陈震传、董允传、黄皓传、陈祗传、吕乂传)
董和传,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他的祖上本是巴郡江州人。
汉朝末年,董和率领家族西迁,益州牧刘璋任他为牛革卑、江原县县长、成都县县令。
蜀地物产丰富,当时风气盛行奢侈,经商之家,穿戴如同王侯,饮食玉液琼浆,婚娶丧葬之事,几乎倾尽家财来铺张办理。董和以自身节俭为大家做出表率,粗衣素食,防止衣食住行有超越自家社会身份之处,处处以符合礼制为行为准则,于是当地奢侈之风大为改变,大家都存畏惧而不敢冒犯。于是县里一些豪强因害怕董和的严法,鼓动刘璋调董和为巴东属国都尉。想不到县中吏员和民众扶老携幼挽留董和者数达几千人,刘璋只好让董和再留任二年,然后转升为益州太守,他在太守任上仍与过去一样清约节俭。他与周围少数民族打交道时,总是以诚心相待,故此深受南方少数民族的信任和爱戴。刘备平定蜀地后,征召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出谋划策,共事欢洽交情深厚。自董和居官食禄以来,对外治理安抚边疆少数民族,在内参与军国大事,二十余年,临终时家中竟无值一石粮食的私财。
诸葛亮后来作丞相,告诫部下说:“参加国家工作,就要集中众人的智慧和忠心。如果计较区区小事,就会难以相互通报信息,给各项工作带来损失。能够互通情报,如同丢弃破鞋而获得珠玉;然而人心苦于不能除尽这些小事,只有徐元直处理此类问题不糊涂。再是董幼宰在朝中任职七年,遇上不顺之事不周之处,哪怕往返十次也来启告。如能做到徐元直的十分之一,像董幼宰那样勤恳职事,忠于国家,那么我的过失就会少多了!”又说:“过去我与崔州平初交,常常听到他对我的得失发出评论;后来与徐元直相交,总是受到他的启发诱导;先前与董幼宰共事,他总是言无不尽;后来与胡伟度在一起,常常听到他进谏之言。我虽然资性鄙陋执拗,不能完全采纳他们的意见,但与这四个人始终友好相处,这也足以证明他们不怀疑直言的益处。”诸葛亮就是如此地深切怀念董和。
刘巴传,刘巴,字子初,零陵郡烝阳人。他年少时就有名气,荆州牧刘表连续几次召请他做官,并举荐他为茂才,他都没有答允。刘表死后,曹操征伐荆州。
刘备逃奔江南,荆、楚一带士人跟随刘备者甚众,而刘巴却北往投奔曹操。曹操用他为掾,让他前往招降和接纳长沙、零陵、桂阳。正碰上刘备已攻占这三个地方,刘巴不能返回交差,于是远遁交阝止,刘备深为遗恨。刘巴又从交阝止前往蜀地。不久刘备平定益州,刘巴连忙请罪,刘备不加责备。而诸葛亮多次推荐刘巴,刘备起用刘巴为左将军西曹掾。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称汉中王,刘巴为尚书,后接替法正为尚书令。刘巴为人清廉节俭,不治产业,又考虑到自己并非一开始就归附刘备的人,害怕受到猜疑,故总是恭敬寡言,退朝居家不与人私自交往,不是公事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刘备称帝时,昭告于皇天上帝后土神祗,所有的文诰策命,全出自刘巴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