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张仪说秦王(2/4)

天下有三亡国的情况,而天下终会有人来收拾残局,可能说的就是今天的世!我听人说:‘以治理混之国去攻打治理有序之国必遭败亡,以邪恶之国去攻打正义之国必遭败亡,以背逆天之国去攻打顺应天之国必遭败亡。’如今天下诸侯国储藏财货的仓库很不充实,屯积米粮的仓库也很空虚,他们征召所有人民,发动千百万计的军队,虽然是白刃在前,利斧在后,军士仍然都退却逃跑,不能和敌人拼死一战。其实并不是他们的人民不肯死战,而是由于统治者拿不好办法行教育。说奖赏而不给予,说罚却不执行,所以人民才不肯为国死战。

译文

,田畴荒,囷仓虚;外者天下比志甚固。愿大王有以虑之也。

“且臣闻之,战战慄慄,日慎一日。苟慎其,天下可有也。何以知其然也?昔者纣为天,帅天下将甲百万,左饮于淇谷,有饮于洹,淇竭而洹,以与周武为难。武王将素甲三领,战一日,破纣之国,禽其,据其地,而有其民,天下莫不伤。智伯帅三国之众,以攻赵襄主于晋,决之,三年,城且矣。襄主错,数策占兆,以视利害,何国可降,而使张孟谈。于是潜行而,反智伯之约,得两国之众,以攻智伯之国,禽其,以成襄之功。今秦地断长续短,方数千里,名师数百万,秦国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以此与天下,天下可兼而有也。

现在秦国号令鲜明,赏罚分明,有功无功都照实际情形行奖惩。每个人离开父母怀抱之初,从来就没有见过敌人,所以一听说作战就跺脚、,决心死战,迎着敌人的刀枪,勇往直前,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几乎全都决心要为国家死在战场上。大王知:一个人决心要去战死,和决心要逃生是不同的,但秦国人仍然愿意去战死,就是由于重视奋战至死神的缘故。一人可以战胜十人,十人可以战胜百人,百人可以战胜千人,千人可以战胜万人,万人可以战胜全天下。如今秦国的地势,截长补短方圆有数千里,大的军队有几百万。而秦国的号令和赏罚,险峻有利的地形,天下诸侯都望尘莫及。用这优越条件和天下诸侯争雄,全天下也不够秦国吞并的。由此可以知,只要秦国作战绝对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所向无敌,完全可以开拓土地几千里,那将是很伟大的功业。然而如今,秦国军队疲惫,人民穷困,积蓄用绝,田园荒废,仓库空虚,四邻诸侯不肯臣服,霸业不能树立,现这令人惊讶的情况并没有其他原因,主要是秦国谋臣不能尽忠的缘故。

“臣昧死望见大王,言所以举破天下之从,举赵亡韩,臣荆、魏,亲齐、燕,以成伯王之名,朝四邻诸侯之。大王试听其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伯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于国,以主为谋不忠者。”

张仪游说秦王:“我常听人说:‘不知事情的原由就开发言那是不明智;明白事理、可以为事情的解决谋划策却不开,那是不忠贞。’作为一个臣,对君王不忠诚就该死;说话不审慎也该死。尽事情的路如此,但我仍然愿意把所有见闻都说来给大王听,请大王裁决定罪。我听说四海之内,北方的燕国和南方的魏国又在连结荆楚,巩固同齐国的联盟,收罗残余的韩国势力,形成合纵的联合阵线,面向西方,与秦国对抗。对此我私下不禁失笑。

我愿用历史史实为证加以说明:从前齐国往南击破荆楚,往东战败了宋国,往西征服了秦国,北方更打败了燕国,在中原地带又指挥韩、魏两国的君主。土地广大,兵壮,攻城略地,战无不胜,号令天下诸侯,清清的济和混浊的黄河都是它的天然屏障,大的长城足可以作它的防守掩。齐国是一连五次战胜的国,可是只战败一次,齐国就没有了,由此可见,用兵作战可以决定万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