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睢来到秦,秦王亲自到大厅迎接。秦王对范睢说:“我很久以来,就该亲自来领受您的教导,正碰上要急于
理义渠国的事务,而我每天又要亲自给太后问安;现在义渠的事已经
理完毕,我这才能够亲自领受您的教导了。我
到自己愚蠢糊涂。”于是秦王以正式的宾主礼仪接待了范睢,范睢也表示谦让。这天,凡是见到范睢的人,没有不肃然起敬,另
相看的。
伍胥当年是躲藏在
袋里逃
昭关的,他晚上
行,白天躲藏,到了凌
,吃不上饭饿着肚
,双膝跪地,双手爬行,在吴市讨饭度日,但终于帮助阖庐复兴了吴国,使吴王阖庐建立了霸业。如果让我像伍
胥一样能呈献计谋,即使遭到囚禁,终
不再
狱,只要能实现我的计谋,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当初殷韩的箕
,楚国的接舆,漆
为癞,披发为狂,却终究无益于殷、楚。如果使我与箕
、接舆有同样的遭遇,也漆
为癞,只要有益于圣明的君王,这就是我最大的光荣,我又有什么可
到耻辱的呢?
我并不是有什么畏惧而不敢言。我知
,今天在大王面前说了,明天可能就会遭到杀
之祸。但是,我并不畏惧,大王真能
照我的计谋去
,我即使
死,也不会以为是祸患;即使
亡,也不会以此为忧虑;即使不得已漆
为癞,披发为狂,也不会以此为耻辱。五帝是天下的圣人,但终究要死;三王是天下的仁人,但终究要死;五霸是天下的贤人,但终究要死;乌获是天下的大力士,但终究要死;孟贲、夏育是天下的勇士,但终究要死。死,是人人不可避免的,这是自然界的必然规律。如果能够稍补益于秦国,这就是我最大的愿望,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秦王惧,于是乃废太后,逐穰侯,陵,走泾
于关外。昭王谓范睢曰:“昔者,齐公得
仲,时以为仲父。今吾得
,亦以为父。”
秦王跪说:“先生怎么说
这样的话呢?秦国是个偏僻边远的国家,我又是一个没有才能的愚人,先生能到卑国来,这是上天让我来烦扰先生,使得先王留
译文
我所担心的是,我死了以后,人们见到这样尽忠于大王,终究还是死,因此人们都会闭
不言、裹足不前,不肯到秦国来。大王对上畏惧太后的威严,对下又迷惑于大臣的虚伪,住在
之中,不离
中侍奉之人之手,终
迷惑糊涂,不能了解坏人坏事。这样,大而言之,则会使得国家遭受灭亡之祸,小而言之,则使得自己
于孤立危境。这就是我所担心害怕的。如果我死了,秦国却治理的很好,这比我活着要好得很多。”
秦王把左右的人支使去,
中只剩下他们两人,秦王直起腰
,跪
请求说:“先生怎么来教导我呢?”范睢只是“啊啊”了两声。过了一会儿,秦王再次请求,范睢还是“啊啊”了两声。就这样一连三次。秦王又拜请说:“先生
是不教导我了吗?”范睢便恭敬地解释说:“我并不敢这样。我听说,当初吕尚与文王相遇的时候,他只是一个渔夫,在渭河钓鱼而已,那时,他们很陌生。此后,吕尚一
言,就被尊为太师,和文王同车回去,这是因为他谈得很
的缘故。所以文王终于因吕尚而建立了功业,最后掌握了天下的大权,自己立为帝王。如果文王当时疏远吕尚,不与他
谈,周朝就不可能有天
的圣德,而文王、武王也不可能成就帝王的事业。现在,我只是个旅居在秦国的宾客,与大王比较陌生,但想陈述的又是纠正君王政务的问题,而且还会关涉到君王的骨
之亲。我本想尽我的愚忠,可又不知大王的心意如何,所以大王三次问我,我都没有回答。
制杀生之威之谓王。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使不报,泾
、华
击断无讳,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为此四者,下乃所谓无王已。然则权焉得不倾,而令焉得从王
乎?臣闻:‘善为国者,内固其威,而外重其权。’穰侯使者
王之重,决裂诸侯,剖符于天下,征敌伐国,莫敢不听。战胜攻取,则利归于陶;国弊,御于诸侯;战败,则怨结于百姓,而祸归社稷。《诗》曰:‘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技者伤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淖齿
齐之权,缩闵王之
,县之庙梁,宿昔而死。李兑用赵,减
主父,百日而饿死。今秦,太后、穰侯用事,
陵、泾
佐之,卒无秦王,此亦淖齿、李兑之类已。臣今见王独立于庙朝矣,且臣将恐后世之有秦国者,非王之
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