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
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曰:“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而厮徒负养在其中矣,为除守缴亭鄣sai,见卒不过二十万而已矣。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挚之士,跿跔科tou,贯颐奋戟者,王不可胜计也。秦ma之良,戎兵之众,探前趹后,蹄间三寻者,不可称数也。山东之卒,被甲冒胃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tou,右挟生虏。夫秦卒之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之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钧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诸侯不料兵之弱,食之寡,而听从人之甘言好辞,比周以相饰也,皆言曰:‘听吾计则可以qiang霸天下。’夫不顾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说,诖误人主者,无过于此者矣。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据宜yang,断绝韩之上地;东取成皋、宜yang,则鸿名之gong,桑林之苑,非王之有已。夫sai成皋,绝上地,则王之国分矣。先事秦则安矣,不事秦则危矣。夫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shen。逆秦而顺楚,虽yu无亡,不可得也。故为大王计,莫如事秦。秦之所yu,莫如弱楚,而能弱楚者莫如韩。非以韩能qiang于楚也,其地势然也。今王西面而事秦以攻楚,为敝邑,秦王必喜。夫攻楚而私其地,转祸而说秦,计无便于此者也。是故秦王使使臣献书大王御史,顺以决事。”
韩王曰:“客幸而教之,请比郡县,筑帝gong,祠chun秋,称东藩,效宜yang。”
译文
张仪为秦国连横游说韩王说:“韩国地势险恶,chu1于山区,chu产的粮食不是麦子就是豆子;老百姓吃的,大bu分是豆zuo的饭和豆叶zuo的汤;如果哪一年收成不好,百姓就连酒糟和谷pi吃不上。土地纵横不到九百里,粮食储备也不够吃两年。估计大王的兵力总共不到三十万,其中连杂役和苦力也算在内了,如果除去守卫边境哨所的人,现有的土兵不过二十万罢了。而秦国的军队有百余万,战车千辆,战ma万匹。奔腾tiao跃,高擎战戟,甚至不带铠甲冲人敌阵的战士不可胜数。秦国战ma优良,士兵众多。战ma探起前蹄蹬起后tui,两蹄之间一跃可达三寻,这样的战ma不在少数。崤山以东的诸侯军队,披盔dai甲来会战,秦军却可以不穿铠甲赤shenlouti地冲锋上阵,左手提着人tou,右手抓着俘虏凯旋而归。由此可见,秦国的士兵与山东六国的士兵相比,犹如勇士和懦夫相比;用重兵压服六国,就像大力土乌获对付婴儿一般容易。用孟贲和乌获这样的勇士去攻打不驯服的弱国,无异于把千钧重量压在鸟dan上,肯定无一幸免。
各国诸侯gen本不考虑自己兵力弱、粮食少的现状,却听信鼓chui合纵者的甜言mi语,合纵家们互相勾结,标榜欺骗,都说什么:‘听从我的计谋就可以雄霸天下了。"却并不顾及国家的长远利益,只听信一时的空话,贻误君主,这太严重了。大王如果不归顺秦国,秦必定发兵占领宜yang,断绝韩国上党的jiao通;东进夺取成皋和宜yang,那大王就将失去鸿台gong、桑林苑。秦军封锁成皋、截断上党,那大王的国土岂不是被分割开来了?先归顺秦国就能安全,否则就会招来祸患。
那zhong正在制造灾祸却又想得到好报,计谋浅陋而结怨太shen,违背秦国去顺从楚国的zuo法,哪能不灭亡呢?所以替大王您考虑,不如归顺秦国。秦国所希望的,不过是削弱楚国,而能使楚国削弱的,莫过于韩国了。不是因为韩国比楚国qiang大,而是韩国在地势上占有优势。如今大王可到西方归服秦国,为敝国攻打楚国,秦王一定会很高兴。这样,攻打楚国而占有它的土地,不但转祸为福,而且取悦了秦王,没有比这更有利的计策了。因此秦王派使臣献书信一封给大王的御史,但愿大王能有明智的裁决。”韩王说:“幸承您的教诲,我愿意让韩国zuo秦国的一个郡县,修建秦王行gong,chun秋助祭,作东方的藩臣,并将宜yang献给秦国。”
评析
同是一个韩国,由张仪来说简直一文不值,民贫国弱、军队废弛、毫无战斗力,但是在苏秦说来却是兵qiangma壮、极富战斗力。这就是语言的魔力,语言完全可以改变对事实的看法。人们只生活在语言传播的世界中,传播决定了事实真相。语言作为一zhong传播方式,对事实真相会起到支pei、改变和颠倒的作用。苏秦、张仪对事实的不同解释和渲染,改变和左右着韩王对自己国力、天下大势的看法。最后,张仪对秦国暴力的渲染和秦国武力的赤luoluo威胁对韩王发生了作用,韩王由于内心的ruan弱,终于屈服在暴秦面前。